鬼谷子 · 捭闔

粵若稽古,聖人之在天地間也,爲衆生之先。觀陰陽之開闔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門戸,籌策萬類之終始,達人心之理,見變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門戸。故聖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變化無窮,各有所歸。或陰或陽,或柔或剛,或開或閉,或弛或張。 是故聖人一守司其門戸,審察其所先後,度權量能,校其伎巧短長。夫賢、不肖、智、愚、勇、怯,有差,乃可捭,乃可闔;乃可進,乃可退;乃可賤,乃可貴:無爲以牧之。審定有無與其實虛,隨其嗜慾以見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實,實得其指,闔而捭之,以求其利。或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闔而閉之者,異其誠也。可與不可,明審其計謀,以原其同異。離合有守,先從其志。 即欲捭之貴周,即欲闔之貴密。周密之貴微,而與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闔之者,結其誠也。皆見其權衡輕重,乃爲之度數,聖人因而爲之慮。其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爲之慮。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納之;闔者,或闔而取之,或闔而去之。捭闔者,天地之道。捭闔者,以變動陰陽,四時開閉,以化萬物。縱橫、反出、反覆、反忤必由此矣。 捭闔者,道之大化,説之變也;必豫審其變化,吉凶大命系焉。口者,心之門戸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慮、智謀,此皆由門戸出入,故關之以捭闔,制之以出入。捭之者,開也、言也、陽也;闔之者,閉也,謀也、陰也。陰陽其和,終始其義。故言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爲陽,曰「始」。故言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罰爲陰,曰「終」。諸言法陽之類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諸言法陰之類者,皆曰「終」,言惡以終其謀。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故與陽言者依崇高,與陰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無所不出,無所不入,無所不可。可以説人,可以説家,可以説國,可以説天下。爲小無內,爲大無外。益損、去就、倍反,皆以陰陽御其事。陽動而行,陰止而藏;陽動而出,陰隨而入。陽還終始,陰極反陽。以陽動者,德相生也;以陰靜者、形相成也。以陽求陰,苞以德也;以陰結陽,施以力也;陰陽相求,由捭闔也。此天地陰陽之道,而説人之法也,爲萬事之先,是謂「圓方之門戸」。
拼音

所属合集

#鬼谷子

譯文

縱觀古今歷史,可知聖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是要成爲衆人的先導。通過觀察陰陽兩類現象的變化來對事物作出判斷,並進一步瞭解事物生存和死亡的途徑。計算和預測事物的發生過程,通曉人們思想變化的關鍵,揭示事物變化的徵兆,從而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所以,聖人在世界上的作用始終是一樣的。事物的變化是無窮無盡的,然而都各有自己的歸宿;或者屬陰,或者歸陽;或者柔弱,或者剛強;或者開放,或者封閉;或者鬆馳,或者緊張。 所以,聖人要始終把握事物發展變化的關鍵,度量對方的智謀,測量對方的能力,再比較技巧方面的長處和短處。至於賢良和不肖,智慧和愚蠢,勇健和怯懦,都是有區別的。所有這些,可以開放,也可以封閉;可能進升,也可以辭退;可以輕視,也可以敬重,要靠無爲來掌握這些。考察他們的有無與虛實,通過對他們嗜好和慾望的分析來揭示他們的志向和意願。適當貶抑對方所説的話,當他們開放以後再反覆考察,以便探察實情,切實把握對方言行的宗旨,讓對方先封閉而後開放,以便抓住有利時機。或者開放,使之顯現;或者封閉,使之隱藏。開放使其顯現,是因爲情趣相同;封閉使之隱藏,是因爲誠意不一樣。要區分什麼可行、什麼不可行,就要把那些計謀研究明白,計謀有與自己不相同的和相同的,必須有主見,並區別對待,也要注意跟蹤對方的思想活動。 如果要開放,最重要的是考慮周詳;如果要封閉,最重要的是嚴密。由此可見周全與保密的重要,應當謹慎地遵循這些規律。讓對方一放,是爲了偵察他的真情;讓對方封閉,是爲了堅定他的誠心。所有這些都是爲了使對方的實力和計謀全部暴露出來,以便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因此而心思索,假如不能探測出對方的程度和數量,聖人會爲此而自謂封閉,或者是通過封閉來自我約束;或者是通過封閉使別人被迫離開。開放和封閉是世界上各種事物發展變化的規律。開放和封閉都是爲了使事物內部對立的各方面發生變化,通過一年四季的開始和結束使萬物發展變化。不論是縱橫,還是離開、歸復、反抗,都必須通過開放或封閉來實現。 開放和封閉是萬物運行規律的一種體現,是遊説活動的一種形態。人們必須首先慎重地考察這睦變化,事物的吉凶,人們的命運都繫於此。口是心靈的門面和窗戸,心靈是精神的主宰。意志、情慾、思想和智謀都要由這個門窗出入。因此,用開放和封閉來的把守這個關口,以控制出入。所謂「捭之」,就是開放、發言、公開;所謂「闔之」,就是封閉、緘默、隱匿。陰陽兩方相諧調,開放與封閉才以有節度,才能善始善終。所以説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嗜好、財貨、得意、情慾等,屬於「陽」的一類事物,叫做「開始」。而死亡、憂患、貧賤、羞辱、譭棄、損傷、失意、災害、刑戳、誅罰等,屬於「陰」的一類事物,叫作「終止」。凡是那些遵循「陽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爲「新生派」,他們以談論「善」來開始遊説;凡是那些遵循「陰道」的一派,都可以稱爲「沒落派」,他們以談論「惡」來終止施展計謀。 關於開放和封閉的規律都要從陰陽兩方面來試驗。因此,給從陽的方面來遊説的人以崇高的待遇,而給從陰的方面來遊説的人以卑下的待遇。用卑下的來求索微小,以崇高來求索博大。由此看來,沒有什麼不能出去,沒有什麼不能進來,沒有什麼辦不成的。用這個道理,可以説服人,可以説服家,可以説服國,可以説服天下。要做小事的時候沒有「內」的界限;要做大事的時候沒有「外」有疆界。所有的損害和補益,離去和接近,背叛和歸附等等行爲,都是運用陰、陽的變化來實行的。陽的方面,運動前進;陰的方面,靜止、隱藏。陽的方面,活動顯出;陰的方面,隨行潛入。陽的方面,環行於綹和開端;陰的方面,到了極點顯就反歸爲陽。凡是憑陽氣行動的人,道德就與之相生;凡是憑陰氣而靜止的人,開拓熱就與之相成。用陽氣來追求陰氣,要靠道德來包容;用陰氣來結納陽氣,要用外來約束。陰陽之氣相追求,是依據並啓和關閉的原則,這是天地陰陽之道理,又是説服人的方法,是各種事物的先異,是天地的門戸。

注釋

捭:開的意思,敞開心懷積極行動,採取攻勢,或接受外部事物及他人的主張和建議。 闔,閉的意思,關閉心扉,把進來的事物化爲自己的事物,或不讓外來事物進入,取封閉形態。 粵若稽古,粵,語助詞。若,順;稽,考察。意爲按着一定的規律考察歷史。 先:先知先覺,此意指尊者,指導者,先驅者。 陰陽:《易經》上的用語,指創造宇宙空間萬物對應的兩種氣。陽意味春、光陰、君、男性,是積極的行動,陰意味着秋、夜、暗、臣、女性、消極的行動。 觀陰陽之開闔以命物:觀察陰陽變化來辨別事物。 存亡之門戶:指生死之理。 籌策:計算策劃。 萬類:萬物 朕:指徵兆、跡象。 守司:看守加以管理,以便救亡圖存。 其道一也:大自然的規律,凡聖人的道理就有一個。 各有所歸:世間一切事物各有歸宿。 審察其所先後:應該先的事物應居先,應該後的事物就居後,一切都應該調查判定。 以牧,進行調查。 實:實情。 指:意同宗旨。 闔而捭之:假如明白實情;就應自行閉藏或開啓。 求其利:研討對方所説的善惡利害。 開而示之,或闔而閉之:開放使事物顯現,或者封閉使事物隱藏。 原其同異:探討事物相同與不同的特點、性質。 離合:離,不一致:合,一致。 有守:確立自己的觀點而信守之。 欲捭之貴周:周,不遺漏,要行動時,必須作周密的考慮。 微:微妙。 與道相追:合乎道之理,與道相貼近。 料其情:檢驗實情的真僞。 結其誠:結,堅定,使誠意堅定,有好結果。 權衡輕重:衡量比較事物輕重。 爲之度數:測量重量和長度的數值。 不中權衡度數,聖人因而自爲之慮:如果不合一般事物規律,聖人就繼續引導。 四時開閉以化萬物:就像春夏秋冬,萬物均在變化一樣。 縱橫:自由自在的變化。 反覆:或離反或復舊。 由此:根據捭闔原則。 道之大化,説之變:大化,變化。“説之變”,遊説原則和主張靈活運用。 終始其義:萬物始終保持着陰陽變化之理。 諸言:各種言論。 捭闔之道,以陰陽試之:或開放或閉藏,都以陰陽之道試行。 陽言者依崇高:和情之陽者交涉時,就談論崇高並對之加以試行。 無所不可:遊説人,遊説家、遊説國、遊説天下,都沒有什麼不可以的。 陽還終始,陰極反陽:意爲陰陽運行,彼此相生,互相轉化。

《鬼谷子·捭闔》是春秋時期縱橫家鬼谷子創作的一篇散文。捭爲開啓,闔爲閉藏。捭闔之術,也就是開合有道、張弛有度。捭闔之術是世間萬物運轉的根本,也是縱橫家遊說的重要說術言略。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粵若稽古:粵若,發語詞,無實際意義。稽,考察。
  • 捭闔(bǎi hé):開郃,指戰國時縱橫家分化、拉攏的遊說之術。
  • 度權量能:推測揣度權謀度量才能。
  • (jiào):較量。

繙譯

考察過去的歷史,聖人生活在天地之間,是蕓蕓衆生的先導。觀察隂陽的開郃變化來給萬物命名,知曉生死存亡的關鍵,謀劃萬物從始至終的過程,通達人心的槼律,能發現變化的征兆,從而守護和把握那關鍵之処。所以聖人在天下,從古至今,他們的原則始終如一。變化無窮無盡,但各有其歸屬。有的屬隂有的屬陽,有的柔軟有的剛強,有的開啓有的閉郃,有的松弛有的緊張。 因此聖人始終守護和把握那關鍵之処,仔細讅察事物的先後順序,推測權謀度量才能,較量技巧的長短。無論賢良、不賢、智慧、愚蠢、勇敢、怯懦,都是有差別,於是就可以有分化或聚郃;可以有進取或後退;可以有輕眡或尊重:用無爲的方式來掌控。讅查確定對方有沒有以及實際的真假,根據對方的喜好欲望來了解其志曏意圖,暗暗排查他所說的話,進行分化或反轉,以求得實際情況,得到實際意圖後,再進行聚郃分化,以尋求有利之処。或者開啓展示給對方,或者閉郃隱藏起來。開啓展示給對方的,是因爲與其情感相同;閉郃隱藏起來的,是因爲與其真誠不同。可以郃作還是不可以,要明確讅查對方的計謀,以找出相同和不同。有離郃要堅守,先順從他的志曏。 想要進行分化時貴在周全,想要進行聚郃時貴在嚴密。周全嚴密貴在微妙,從而與天道相追逐。進行分化,是要推測他的情感;進行聚郃,是要積聚他的真誠。都要看清他權衡輕重的尺度,從而爲他進行槼劃,聖人根據這些來進行考慮。如果不符郃權衡輕重的尺度,聖人就自己爲其考慮。所以分化,或者分化後讓其出現,或者分化後將其接納;聚郃,或者聚郃後獲取,或者聚郃後捨棄。分化與聚郃,是天地的槼律。分化與聚郃,能改變隂陽,四季的開郃,以此來化育萬物。縱橫、反出、反複、反忤必然由此而來。 分化與聚郃,是天道的大變化,言說的變化;一定要預先讅查其變化,吉兇的重大命運就系於此。口是心霛的門戶;心是精神的主宰。志曏、願望、思慮、智謀,這些都從這個門戶出入,所以用分化和聚郃來控制,用控制來決定其出入。進行分化,就是開啓、言說、屬陽;進行聚郃,就是閉郃、謀劃、屬隂。隂陽相協調,就始終符郃其義。所以說長生、安樂、富貴、尊榮、顯名、愛好、財利、得意、喜欲屬陽,稱爲“始”。所以說死亡、憂患、貧賤、苦辱、棄損、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誅罸屬隂,稱爲“終”。各種言說符郃陽的情況的,都稱爲“始”,說好話來開始某件事;各種言說符郃隂的情況的,都稱爲“終”,說壞話來終止某個謀劃。 分化與聚郃的方法,用隂陽來試探,所以與說陽話的人依據高尚,與說隂話的人依據卑下。用卑下來尋求卑小,用高尚來尋求高大。由此說來,沒有什麽不能出來,沒有什麽不能進入,沒有什麽

鬼谷子

鬼谷子,姓王名詡,又名王禪,號玄微子。戰國顯赫人物 ,華夏族,額前四顆肉痣,成鬼宿之象。著名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兵法集大成者、縱橫家的鼻祖,精通百家學問, 因隱居鬼谷,故自稱鬼谷先生。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