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詩二十三首(其十四)

· 李賀
香襆赭羅新,盤龍蹙鐙鱗。 迴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香襆(fú):香軟的巾帕,這裏指裝飾馬的巾帕之類物件。襆:一種頭巾。
  • 赭(zhě)羅:紅褐色的絲綢。
  • 盤龍:盤繞的龍形圖案,這裏形容馬具上的裝飾。
  • 蹙(cù)鐙(dèng)鱗:鐙上刻有密集的魚鱗紋。蹙,形容紋飾密集。鐙,掛在馬鞍兩側供人踏腳的東西 。
  • 南陌:城南的道路,陌指田間小路,這裏泛指道路。

翻譯

馬披上了嶄新的散發着香氣的軟巾和紅褐色絲綢,馬具上刻有盤繞的龍形圖案,馬鐙上有着密集如魚鱗的紋路。回過頭看城南的道路,誰說此時不會遇到美好的春天呢 。

賞析

這首詩描繪出一匹裝飾華麗的駿馬形象 。開篇兩句通過「香襆」「赭羅」「盤龍」「蹙鐙鱗」這些細緻的描寫,使得駿馬的華貴姿態躍然紙上,讓人感受到其雍容氣宇。後兩句「回看南陌上,誰道不逢春」則筆鋒一轉,詩人借馬的視角,由實入虛,給人以希望和生機之感 。表面上是在說馬,實際上詩人藉此委婉表達自己渴望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機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雖短短二十字,卻蘊含着詩人內心深處對美好未來的期盼與憧憬。

李賀

李賀

李賀,唐代著名詩人,漢族,河南福昌人。字長吉,世稱李長吉、鬼才、詩鬼等,與李白、李商隱三人並稱唐代“三李”。祖籍隴西,生於福昌縣昌谷(今河南洛陽宜陽縣)。一生愁苦多病,僅做過3年從九品微官奉禮郎,因病27歲卒。李賀是中唐浪漫主義詩人的代表,又是中唐到晚唐詩風轉變期的重要人物。 ► 2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