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香山寺記
洛都四野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逰之勝,香山首焉。香山之壊久矣,樓亭騫崩,佛僧暴露,士君子惜之,予亦惜之;佛弟子恥之,予亦恥之。頃予為庶子賔客分司東都,時性好閒逰,靈蹟勝槩靡不周覽。毎至兹寺,慨然有葺完之願焉。迨今七八年。幸為山水主,是償初心,復始願之秋也。似有縁㑹,果成就之。予早與故元相國微之定交於生死之間,冥心於因果之際。去年秋,微之将薨,以墓誌文見託。既而元氏之老状其臧獲、輿馬、綾帛、洎銀鞍玉帶之物,價當六七十萬,為謝文之贄,來致於予。予念平生分,文不當辭,贄不當納。自秦抵洛,往返再三,訖不得巳,廻施兹寺。因請悲智僧清閒主張之,命謹幹将士復掌治之,始自寺前亭一所,登寺橋一所,連橋廊七間,次至石樓一所,連廊六間,次東佛龕大屋十一間,次南賓院堂一所,大小屋共七間,凡支壊補缺,壘隤覆漏,杇墁之功必精,赭堊之飾必良,雖一日必葺,越三月而就。譬如長者壊宅,欝為導師化城。於是龕像無燥濕陊泐之危,寺僧有經行宴坐之安,逰者得息肩,觀者得寓目。闗塞之氣色,龍潭之景象,香山之泉石,石樓之風月,與往來者耳目一時而新。士君子、佛弟子豁然如釋憾刷恥之為。清閒上人與予及微之,皆夙舊也,交情願力,盡得知之,感往念來,歡且贊曰:「凡此利益,皆名功徳。而是功徳,應歸微之。必有以滅宿殃,薦冥福也。」予應曰:「嗚呼!乘此功徳,安知他劫不與微之結後縁於兹土乎?因此行願,安知他生不與微之復同逰於兹寺乎」言及於斯,漣洏涕下。唐太和六年八月一日,河南尹太原白居易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騫崩:「騫」(qiān),損壞、虧損的意思。
- 庶子賓客:古代官職。
- 逰:同「遊」。
- 臧獲:古代對奴婢的賤稱。
- 槨:(guǒ),套在棺材外面的大棺材。
- 洎(jì):到,及。
- 欝:同「鬱」。
- 陊泐:「陊」(duò),毀壞;「泐」(lè),石頭依紋理裂開。
- 夙舊:舊交,老友。
翻譯
洛陽四周郊野山水景色的優美,要數龍門爲第一。龍門的十座寺廟中,作爲觀賞遊覽的勝地,香山寺是首位。香山寺損壞很久了,樓亭毀壞崩塌,佛像和僧人都暴露在外。士大夫君子們爲它惋惜,我也惋惜;佛弟子們覺得恥辱,我也覺得恥辱。從前我擔任庶子賓客分司東都時,生性喜愛悠閒遊逛,靈奇的地方和優美的景色沒有不遍覽的。每次到這寺裏,都感慨地有修葺完善它的願望。到現在已經七八年了。幸好我成了這山水的主人,這是償還初心、復辟初始願望的時候啊。似乎是有緣分機遇,果然成就了這件事。哎呀!我早和前相國元稹在生死之間定下交情,在因果之際潛心感悟。去年秋天,元稹將要去世,把墓誌銘託付給我。接着元稹家的老人描述他家的奴婢、車馬、綾羅綢緞以及銀鞍、玉帶等物,價值應當有六七十萬,作爲感謝墓誌銘的禮物,送到我這裏。我想到平生的情分,文章不應推辭,但禮物不應收受。從秦地到洛陽,往返多次,最終沒有辦法,就轉而施捨給這香山寺。因而請悲知僧人清閒主持這事,命令謹慎能幹的將士再加以管理治理,開始從寺前亭子一座,到寺橋一座,連同橋廊七間,接着是石樓一座,連同廊六間,接着東邊佛龕大屋十一間,接着南邊賓院大堂一座,大小屋子共七間,凡是支撐壞損的地方補足缺失,堆積倒下的覆蓋漏洞,粉刷的功夫必定精細,塗紅抹白的裝飾必定良好,即使是一天也一定要修葺,經過三個月就完成了。就好比是長輩毀壞的住宅,變成了導師的化城。於是佛像沒有了乾溼毀壞裂開的危險,寺中僧人有了往來行走和安坐的安寧,遊覽的人能得到休息,觀看的人能有觀賞之處。關塞的氣象,龍潭的景象,香山的泉石,石樓的風月,和往來的人耳目一下子都變得嶄新。士大夫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