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龍吟 · 白蓮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猶滴金盤露。輕妝照水,纖裳玉立,飄飄似舞。幾度消凝,滿湖煙月,一汀鷗鷺。記小舟夜悄,波明香遠,渾不見,花開處。
應是浣紗人妒,褪紅衣、被誰輕誤。閒情淡雅,冶姿清潤,憑嬌待語。隔浦相逢,偶然傾蓋,似傳心素。怕湘皋珮解,綠雲十里,卷西風去。
拼音
注釋
仙人二句:《漢武故事》、《三輔故事》載,漢武帝爲求仙,作銅露盤承接天露,調和玉屑飲用。銅露盤,漢班固《西都賦》美稱爲“仙掌”,即仙人掌。芙蓉:蓮花。涓涓:水緩緩下滴的樣子。
消凝:消魂。
渾:全,簡直。
浣紗人:指春秋時美人西施。西施未發跡時,在家鄉越地浣紗。
憑嬌待語:唐李白《淥水曲》:“荷花嬌欲語,愁殺盪舟人。”
心素:衷曲,心事。
湘皋珮解:《列仙傳》載,江妃二女遊於江濱,遇鄭交甫,遂解珮相贈。此喻白蓮花落。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詞。白蓮孤芳淡雅,象徵着高潔的人品。晚唐詩人陸龜蒙《白蓮》詩云:“素蘤多蒙別豔欺,此花端合在瑤池。無情有恨何人見,月曉風清欲墮時。”詩與張炎的這首《水龍吟》有某些共通之處。詞的開頭將白蓮置於仙子的崇高地位,一上來就給讀者一個高潔典雅的形象。她開在仙人掌上,涓涓露滴。接着寫白蓮臨水玉立的綽約風姿,含着仙氣,與詞的開頭兩句一氣呵成,給人以白蓮的總體形象。此後作者將筆鋒轉到自身對白蓮的經驗上來。他曾經數度在湖邊徘徊,注視湖面。煙水朦朧,遠遠望過去,水天一色,鷗鷺悄悄地在蘆葦叢中棲息。他也曾駕着小舟, 向波心蕩去。這時香氣襲人,卻因着滿月的朗照,白蓮融和在溶溶的月色中,不能辨認。這是個寧靜的神仙般的世界。下片則純是想象之筆,把白蓮擬人化,使她更可愛,更動人。白蓮的白,本是自然造成的,但作者偏要說是由於西施的嫉妒,將蓮的紅衣洗褪,留下素色。然而這麼一寫,反而更加襯托出白蓮的潔白來,使其顯得更加淡雅,更加清潤,更加嬌滴滴,像是要說話似的。嬌姿冶態,蕩人心魄,比起俗豔的紅連來,更勝過千百倍,不由得作者對白蓮視同知己。《孔子家語》載,孔子往郯縣,在路上遇見郯子,傾蓋而語。蓋,指車蓋。荷葉又稱翠蓋。作者在這裏用“傾蓋”一詞,是異常貼切而又帶雙關,把自己心中的嚮慕,真是說到家了。詞的結尾三句作者表達了對白蓮的憐惜之意:西風一起,白蓮凋零,只剩下田田的荷葉,如綠雲一片,使人黯然神傷。這也就是陸龜蒙《白蓮》後兩句詩的意思。將無情的白蓮,寫得有情有感,作者也將自己融入進去,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力,把白蓮擬人化、感情化,這是張炎《水龍吟》詞的最大特色。
張炎
張炎,南宋最後一位著名詞人,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祖籍鳳翔成紀(今甘肅天水),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貴族後裔(循王張俊六世孫),前半生富貴無憂。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南宋亡,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家財被抄沒。此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遊燕趙謀官,失意南歸,長期寓居臨安,落魄而終。
► 304篇诗文
張炎的其他作品
- 《 聲聲慢 · 其一中吳感舊 》 —— [ 宋 ] 張炎
- 《 月下笛 · 寄仇山村溧陽 》 —— [ 宋 ] 張炎
- 《 慶清朝 》 —— [ 宋 ] 張炎
- 《 念奴嬌 · 客中寄友 》 —— [ 宋 ] 張炎
- 《 真珠簾近雅軒即事 》 —— [ 宋 ] 張炎
- 《 清平樂 · 題墨仙雙清圖 》 —— [ 宋 ] 張炎
- 《 南歌子 · 陸義齋燕喜亭 》 —— [ 宋 ] 張炎
- 《 漁歌子 》 —— [ 宋 ] 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