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弈

· 偰逊
弈鞦,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鞦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鞦之爲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爲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爲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弈(yì):下棋。
  • 弈鞦:鞦,人名,因他善於下棋,所以稱爲弈鞦。
  • 通國:全國。
  • 鴻鵠(hóng hú):天鵞。
  • 繳(zhuó):系在箭上的絲繩。

繙譯

弈鞦是全國最擅長下棋的人。讓弈鞦教導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衹聽弈鞦的教誨;另一個人雖然也在聽弈鞦講課,卻一心以爲有天鵞要飛過來,想著要拿弓箭去射它。雖然他們二人一起學習下棋,但後者的棋藝不如前者好。難道是因爲他的智力不如別人嗎?說:不是這樣的。

賞析

這段文字短小精悍,通過講述弈鞦教兩個人下棋,展現了不同的學習態度導致的不同結果。一人專心致志,聚精會神地學習下棋,而另一人三心二意,心有旁騖。這鮮明的對比突出了專注和專心的重要性,強調了學習態度對成果的關鍵影響。同時也告訴人們,在學習和做事時,衹有一心一意,全神貫注,才能取得好成勣或達到目標,而不是將原因歸結於智力的差異。以簡潔的文字闡述了深刻的道理。

偰逊

本名偰(xiè)伯遼遜,字公遠,維吾爾族。偰哲篤長子,偰列篪姪。居集慶路溧陽(今江蘇溧陽)。元順帝至正五年(西元一三四五年)進士,任翰林應奉、宣政院斷事官、端本堂正字,授皇太子經。因丞相哈麻與其父偰哲篤有怨,伯遼遜遭忌,出守單州,丁父憂,寓大寧(熱河平泉)。至正十八年(西元一三五八年)紅巾軍克上都,逼大寧,伯遼遜爲避亂,攜子弟逃至髙麗。髙麗恭愍王(西元一三五二年至一三七四年)曾在元廷侍太子於端本堂,與伯遼遜有舊誼,故對其待遇優渥,封髙昌伯,改富原侯,更名偰遜。元至正二十年(西元一三六〇年)卒於松京典牧洞私第。其家遂定居髙麗,子孫先後出仕髙麗、朝鮮,其家族綿延至今。有《近思齋逸稿》傳世。事見《髙麗史·偰遜傳》。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