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香 · 金陵懷古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歸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千古憑高對此,谩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拼音

譯文

我登上城樓放眼遠望,故都金陵正是深秋,天氣已變得颯爽清涼。千里澄江宛如一條白練,青翠山峯像箭簇聳立前方。帆船在夕陽中遠去,西風起處,斜插的酒旗在小街飄揚。畫船如同在淡雲中浮游,白鷺好像在銀河裏飛舞,丹青妙筆也難描畫這壯美風光。 遙想當年,故都金陵何等繁盛堂皇。可嘆在朱雀門外結綺閣樓,六朝君主一個個地相繼敗亡。自古多少人在此登高懷古,無不對歷代榮辱喟嘆感傷。六朝舊事已隨流水消逝,剩下的衹有寒煙慘淡、綠草衰黃。時至今日,商女們時時地還把《後庭花》遺曲吟唱。

注釋

桂枝香:詞牌名,又名「疏簾淡月」,首見於王安石此作。金陵:今江蘇南京。 登臨送目:登山臨水,舉目望遠。送目,遠目、望遠。 故國:即故都,舊時的都城。金陵爲六朝故都,故稱故國。 初肅:天氣剛開始蕭肅。肅,萎縮、肅殺,形容草木枯落,天氣寒而高爽。 千里澄江似練:形容長江像一匹長長的白絹。語出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澄江,清澈的長江。練,白色的絹。 如簇:這裏指羣峯好像叢聚在一起。簇,叢聚。 棹(zhào):划船的一種工具,形似槳,也可引申爲船。 歸帆去棹:遠去的船隻。歸帆一作:征帆 斜矗:斜插。矗,直立。 星河:天河,這裏指秦淮河。 鷺:白鷺,一種水鳥。一說指白鷺洲(長江與秦淮河相匯之處的小洲)。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句:意謂結綵的畫船行於薄霧迷離之中,猶在雲內;華燈映水,繁星交輝,白鷺翩飛。這兩句轉寫秦淮河,「彩舟」系代人玩樂的河上之船,與江上「征帆去棹」的大船不同。又與下闋「繁華」相接,釋爲秦淮河較長江爲妥。 畫圖難足:用圖畫也難以完美地表現它。難足,難以完美地表現出來。 繁華競逐:(六朝的達官貴人)爭着過豪華的生活。競逐,競相仿效追逐。 門外樓頭:指南朝陳亡國慘劇。語出杜牧《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韓擒虎是隋朝開國大將,統兵伐陳,他已帶兵來到金陵朱雀門(南門)外,陳後主尚與他的寵妃張麗華於結綺閣上尋歡作樂。陳後主、張麗華被韓俘獲,陳亡於隋。門,指朱雀門;樓,指結綺閣。 悲恨相續:指六朝亡國的悲恨,接連不斷。 憑高:登高。這是說作者登上高處遠望。 謾嗟榮辱:空嘆歷朝興衰。這是作者的感嘆。謾:一說“漫”。榮,興盛;辱,滅亡。 六朝:指三國吳、東晉、南朝宋、齊、樑、陳六個朝代。它們都建都金陵。 「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句:六朝的往事像流水般消逝了,如今只有寒煙籠罩衰草,凝成一片暗綠色,而繁華無存了。衰草一作:芳草 商女:酒樓茶坊的歌女。 後庭遺曲:指歌曲《玉樹後庭花》,傳爲陳後主所作,其辭哀怨綺靡,後人將它看成亡國之音。最後三句化用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詩意。

全詞上闋寫景。「澄江」、「翠峯」、「征帆」、「酒旗」、「彩舟」、「鷺起」,構成一幅雄偉壯麗的金陵晚秋圖。下闋通過懷古,揭露了六朝統治階級「繁華競逐」的奢侈生活。結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則是對當道者的警醒。這首詞語言蒼勁,意境開闊,擺脫了當時綺靡詞風的影響。在藝術風格上擺脫纖細、綺靡的詞風,「一掃五代舊習」,有着極大的獨創性;在意趣和識度上,一反千古謾嗟榮辱的悲嘆,站得高,看得遠,隱喻現實,寄興遙深,所以被推爲金陵懷古詞的絕唱。

賞析

作爲一個改革家、思想家,王安石站得高看得遠。這首詞通過對六朝歷史教訓的認識,表達了他對北宋社會現實的不滿,透露出居安思危的憂患意識。 金陵爲六朝古都所在。從三國時期東吳在此建都起,先後有東晉、宋、齊、樑、陳在此建都。到趙宋時,這裏依然是市廛櫛比,燈火萬家,呈現出一派繁榮氣象。在地理上,金陵素稱虎踞龍蹯,雄偉多姿。大江西來折而向東奔流入海。山地、丘陵、江湖、河泊縱橫交錯。秦淮河如一條玉帶橫貫市內,玄武湖、莫愁湖恰似兩顆明珠鑲嵌在市區的左右。王安石正是面對這樣一片大好河山,想到江山依舊、人事變遷,懷古而思今,寫下了這篇「清空中有意趣」的政治抒情詞。 此詞上闋描繪金陵壯麗景色,下闋轉入懷古,揭露六朝統治階級「繁華競逐」的腐朽生活,對六朝興亡發出意味深長的感嘆。登高望遠、睹物抒懷,是中國古代文人慣用且喜用的方式。南朝劉勰說:「原夫登高之旨,蓋睹物興情。」(《文心雕龍·詮賦》)。詞以「登臨送目」四字領起,爲詞拓出一個高遠的視野。「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點明瞭地點和季節,因爲是六朝故都,乃稱「故國」,「晚秋」與下句「初肅」相對,瑟瑟秋風,萬物凋零,呈現出一種「悲秋」的氛圍。此時此景,登斯樓也,則情以物遷,辭必情發,這就爲下闋的懷古所描述的遙遠的時間作鋪墊。「千里澄江似練,翠峯如簇」,「千里」二字,上承首句「登臨送目」——登高遠望即可縱目千里;下啓「澄江似練,翠峯如簇」的大全景掃描,景象開闊高遠。「澄江似練」,脫化於謝朓詩句「澄江靜如練」,在此與「翠峯如簇」相對,不僅在語詞上對仗嚴謹、工整,構圖上還以曲線綿延(「澄江似練」)與散點鋪展(「翠峯如簇」)相映成趣。既有平面的鋪展,又有立體的呈現,一幅金陵錦繡江山圖展現眼前。「征帆去棹殘陽裏,背西風酒旗斜矗」是在大背景之下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殘陽」「西風」,點出時下是黃昏時節,具有典型的秋日景物特點。「酒旗」「征帆」是暗寫在秋日黃昏裏來來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純自然的活動景物寫到人的活動,畫面頓時生動起來。「彩舟雲淡,星河鷺起」是大手筆中的點睛之處。「彩舟」「星河」,色彩對比鮮明;「雲淡」「鷺起」,動靜相生。遠在天際的船罩上一層薄霧,水上的白鷺紛紛從銀河上驚起,不僅把整幅金陵秋景圖展現得活靈活現,而且進一步開拓觀察的視野——在廣漠的空間上,隨着征帆漸漸遠去,水天已融爲一體,分不清哪裏是水哪裏是天。如此雄壯寬廣的氣度,如此開闊曠遠的視野與王勃的《滕王閣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比較,兩者展現的氣度與視野不相上下,一爲千古傳誦的駢文警句,一爲前所未有的詞中創境,可謂異曲同工。正如林逋《宿洞霄宮》「秋山不可盡,秋思亦無垠」所言,眼前所見,美不勝收,難以盡述,因此總讚一句「畫圖難足」,結束上闋。 下闋懷古抒情。「念往昔」一句,由登臨所見自然過渡到登臨所想。「繁華競逐」涵蓋千古興亡的故事,揭露了金陵繁華表面掩蓋着紙醉金迷的生活。緊接着一聲嘆息,「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此語出自杜牧的《臺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詩句,化用其意,以典型化手法,再現當時隋兵已臨城下,陳後主居然對國事置若罔聞,在危難之際還在和妃子們尋歡作樂的可悲。這是亡國悲劇藝術縮影,嘲諷中深含嘆惋。「悲恨相續」,是指其後的統治階級不以此爲鑑,揮霍無度,沉溺酒色,江南各朝,覆亡相繼:遺恨之餘,嗟嘆不已。「千古憑高」二句,是直接抒情,憑弔古蹟,追述往事,抒對前代弔古、懷古不滿之情。「六朝舊事」二句,化用竇鞏《南遊感興》「傷心欲問前朝事,惟見江流去不回。日暮東風眷草綠,鷓鴣飛上越王臺」之意,借「寒煙、衰草」寄惆悵心情。去的畢竟去了,六朝舊事隨着流水一樣消逝,如今除了眼前的一些衰颯的自然景象,更不能再見到什麼。更可悲的是「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融化了杜牧的《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的詩意。《隨書·五行志》說:「禎明初,後主創新歌,詞甚哀怨,令後宮美人習而歌之。其辭曰:‘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時人以爲歌讖,此其不久兆也。」後來《玉樹後庭花》就作爲亡國之音。此句抒發了詩人深沉的感慨:不是商女忘記了亡國之恨,是統治者的醉生夢死,才使亡國的靡靡之音充斥在金陵的市井之上。 同時,這首詞在藝術上也有成就,它體現了作者「一洗五代舊習」的文學主張。詞本倚聲,但王安石說:「古之歌者,皆先爲詞,後有聲,故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如今先撰腔子,後填詞,卻是‘永依聲’也。」(趙令畤《侯鯖錄》卷七引)顯然是不滿意只把詞當作一種倚聲之作。這在當時是異端之論,但今天看來卻不失其銳敏和先知先覺之處。北宋當時的詞壇雖然已有晏殊、柳永這樣一批有名詞人,但都沒有突破「詞爲豔科」的藩籬,詞風柔弱無力。他曾在讀晏殊小詞後,感嘆說:「宰相爲此可乎?」(魏泰《東軒筆錄》引)。所以他自己作詞,便力戒此弊,「一洗五代舊習」(劉熙載《藝概》卷四),指出向上一路,爲蘇軾等士大夫之詞的全面登臺,鋪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先,這首詞寫景奇偉壯麗,氣象開闊綿邈,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足之高、胸襟之廣。開頭三句是泛寫,寥寥數語即交代清楚時令、地點、天氣,並把全詞置於一個憑欄遠眺的角度,一片秋色肅殺的氣氛之中,氣勢已是不凡。以下「千里澄江似練」寫水,「翠峯如簇」寫山,從總體上寫金陵的山川形勢,更給全詞描繪出一個廣闊的背景。「征帆」二句是在此背景之下對景物的具體描寫。在滔滔千里的江面之上,無數征帆於落日餘暉中匆匆駛去。這景色,與「斜陽外,寒鴉數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相比,雖遼闊者同,然而,前者壯麗,後者悽清,風格迥異。而長江兩岸衆多參差的酒旗揹着西風飄蕩,與杜牧的「水村山郭酒旗風」相比,濃烈與俊爽之差別則顯而易見。至於「彩舟雲淡,星河鷺起」,如同電影鏡頭的進一步推開,隨着征帆漸漸遠去,詞人的視野也隨之擴大,竟至把水天上下融爲一體,在一個更加廣漠的空間寫出長江的萬千儀態。遠去的征帆像是漂漾在淡淡的白雲裏,飛舞的白鷺如同從銀河上驚起。此詞景物有實有虛,色彩有濃有淡,遠近交錯,虛實結合,濃淡相宜,構成一幅巧奪天工的金陵風景圖。其曠遠、清新的境界,雄健、壯闊的風格,是那些「小園香徑」「殘月落花」之作所無可比擬的。 其次,立意新穎,高瞻遠矚,表現出一個清醒的政治家的真知灼見。《桂枝香》下闋所發的議論,絕不是慨嘆個人的悲歡離合、閒愁哀怨,而是反映了他對國家民族命運前途的關注和焦急心情。前三句「念往昔豪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所念者,是揭露以金陵建都的六朝統治者,利用江南秀麗山川,豪華競逐,荒淫誤國;所嘆者,是鄙夷他們到頭來演出了一幕又一幕「門外樓頭」式的悲劇,實在是既可悲又可恨。「千古憑高」二句則是批判千古以來文人騷客面對金陵山川只知慨嘆朝代的興亡,未能跳出榮辱的小圈子,站不到應有的高度,也就很難從六朝的相繼覆滅中引出歷史的教訓。而如今,六朝舊事隨着流水逝去了,眼前只剩下幾縷寒煙籠罩着的毫無生機的衰草。這「寒煙衰草凝綠」顯然流露出作者對北宋王朝不能勵精圖治的不滿情緒。全詞重點在結句:「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此意唐人杜牧也寫過。然而,作者不似杜牧那樣去責怪商女無知,而是指桑罵槐,意在言外:歌妓們至今還唱着亡國之音,正是因爲當權者沉湎酒色,醉生夢死。然而,「玉樹後庭花,花開不復久」,如再不改弦易轍,採取富國強兵的措施,必然如六朝一樣悲恨相續。此結句無異於對北宋當局的警告。有人說,張昪的《離亭燕》是王安石《桂枝香》所本。如果從語言、句法來看,王詞確受張詞影響不小。然而,張昪對六朝的興亡只是一種消極的傷感:「多少六朝興廢事,盡入漁樵閒話。悵望倚層樓,寒日無言西下。」兩詞的思想境界簡直不可相提並論。 第三,章法上講究起承轉合,層次井然,極類散文的寫法。上闋首句「登臨送目」四字籠罩全篇,一篇從此生髮。次句「故國」二字點明金陵,爲下闋懷古議論埋下伏筆。以下寫景先從總體寫起,接着是近景,遠景,最後以「畫圖難足」收住。既總結了以上寫景,又很自然地轉入下闋議論。安排十分妥貼、自然。下闋拓開一層大發議論:金陵如此壯麗,然而它正是六朝相繼滅亡的歷史見證。「念往昔」三句表明了對六朝興亡的態度,「千古憑高」二句寫出了對歷來憑弔金陵之作的看法。以下即轉入現實,結句又回到今天。首尾圓合,結構謹嚴,逐層展開,絲絲入扣。詞有以景結,如晏殊的《踏莎行》:「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寫的是莫名其妙的春愁;有以情結,如柳永的《鳳棲梧》:「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表現的是專一誠摯的愛情。而《桂枝香》卻以議論作結,其中寄託着作者對重大的現實政治問題的看法。《桂枝香》在章法結構方面的這些特色,反映了詞的發展在進入慢詞之後,以散文入詞出現的特點。 第四,用典貼切自然。「千里澄江似練」乃化用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句:「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星河鷺起」用的是李白《登金陵鳳凰臺》:「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詩意。「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用的是隋滅陳的典故:當隋朝大將韓擒虎兵臨城下時,全無心肝的陳後主還正在和寵妃張麗華歌舞作樂。杜牧《臺城曲》曾詠此事。而王安石巧妙地只借用「門外樓頭」四個字,「門外」言大軍壓境,「樓頭」說荒淫無恥,就極其精煉而又形象地表現了六朝的覆滅。「悲恨相續」四個字則給南朝的歷史作了總結。結句化用杜牧《泊秦淮》詩句,但賦予了它更爲深刻、精闢的思想內容。短短的一首詞而四用典,在王安石之前實不多見。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故國:故都,這裡指金陵。
  • :肅殺、淒清。
  • 櫂(zhào):船槳。

繙譯

登山臨水,擧目遠覜,正是故都金陵的晚鞦,天氣開始變得淒清。千裡澄澈的長江好像一條白練,青翠的山峰猶如箭頭般儹聚。帆船在夕陽中往來穿梭,背著西風,酒旗傾斜矗立。華美的船如同在淡雲中浮遊,白鷺在銀河般的江麪上飛起,即便是最出色的畫作也難以將其完全描繪。廻想往昔,多少人追逐繁華。可歎那硃雀門外樓頭的故事,悲傷遺憾連續不斷。千古以來憑高望遠,麪對此情此景縂是慨歎朝代的榮辱興衰。六朝的舊事已隨著流水消逝,衹賸下寒菸籠罩著衰草一片凝綠。到如今那些歌女,還時不時地唱著《後庭花》的遺曲。

賞析

這首詞通過對金陵(今江囌南京)景物的贊美和對歷史興亡的感喟,寄托了作者對儅時朝政的擔憂和對國家命運的思考。詞的上闋描繪了金陵壯麗的景色,從遠景的長江、山巒到近景的帆船、酒旗、彩舟、白鷺,搆成了一幅宏濶而又清麗的畫麪。下闋轉入懷古,批判了六朝統治者的荒婬奢靡,最終導致亡國下場。結尾処用“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暗諷北宋統治者重蹈六朝覆轍,表達了作者深深的隱憂。全詞情景交融,境界開濶,筆力遒勁,是宋詞中的經典之作。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諡文,封荊國公。世人又稱王荊公。北宋撫州臨川人(今臨川區鄧家巷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歐陽修稱讚王安石:“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憐心尚在,後來誰與子爭先。”傳世文集有《王臨川集》、《臨川集拾遺》等。其詩文各體兼擅,詞雖不多,但亦擅長,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8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