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行
天地無窮極,陰陽轉相因。
人居一世間,忽若風吹塵。
願得展功勤,輸力於明君。
懷此王佐才,慷慨獨不羣。
鱗介尊神龍,走獸宗麒群。
蟲獸豈知德,何況於士人。
孔氏刪詩書,王業粲已分。
騁我徑寸翰,流藻垂華芬。
拼音
所属合集
譯文
天地無窮沒有盡頭,陰陽轉化交替更互。
人活在整個世界中,恍若突然被風吹走的塵土一樣無常。
願意展雄才竭心建功,效力於賢明君主。
懷抱這樣的輔君之才,慷慨而不同流俗。
鱗甲之類尊崇神龍,走獸類向麒麟歸附。
動物尚知(歸附)有德,何況對於士人?
孔子刪定《詩》《書》,王業已明顯歸屬。
(指孔子立言後世,爲無冕之王。)
馳騁我短小的筆桿,流傳文采立言千古。
注釋
天地無窮極:《送應氏》詩:「天地無終極」,此作「窮」,窮猶終也。
「陰陽轉相因」句:寒暑運轉,交相更代。因,依也。
展:《廣雅·釋詁四》:「舒也。」
勤:勞也。《左》僖廿八年傳杜注:「盡心盡力無所愛惜爲勤。」
輸:《説文》:「委,輸也。」《求自試表》:「欲逞其才力,輸能於明君也。」與此意同。
懷:抱也。王佐猶皇佐。
慷慨:《銓評》:「慨,《藝文》四十一作愷。」慨、愷韻同。獨不群謂卓然獨立,不同於流俗。
宗:尊也。
豈:《銓評》:「張作猶。」按作猶字是。作猶與下句一詞之意相應。此四句表達己尊奉皇帝之思想,以示無有二心。
孔子删定《詩經》,爲三百有五篇,《尙書》爲百篇。【補注:漢·王充《論衡·定賢》:「孔子不王,素王之業在於《春秋》。】
王業:王者之事業。
粲:《廣雅·釋詁》:「明也。」
騁:《文選·射雉賦》李注引《韓詩章句》:「馳也。」翰:謂筆。
流:《文選·典引》李注:「演也。」藻,《七啓》李注:「文采也。」垂,布也。華芬,亦指文章。疑句意復。
賞析
這首詩主要寫人生短促,應該及時建功立業,傳名後世。在詩中曹植不但對自己的政治才能很自信,也頗想在文學上一展自己的才華。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薤(xiè)露:樂府曲調名,是古代的挽歌。
- 因:依循。
- 展功勤:展現自己的功勞和勤奮。
- 輸力:貢獻力量。
- 王佐才:輔佐帝王的才能。
- 不群:與衆不同。
- 鱗介:泛指有鱗和介甲的水生動物。
- 翰:筆。
- 流藻:華美的詞藻。
繙譯
天地沒有盡頭,隂陽相互轉換依存。人生在這世間,就如同被風吹起的塵土般短暫。我希望能夠展現自己的功勞和勤奮,爲聖明的君主貢獻力量。我心懷輔佐帝王的才能,意氣慷慨,與衆不同。水中的生物尊崇神龍,陸上的走獸以麒麟爲尊。那些蟲獸尚且知道敬仰有德者,更何況是士人呢。孔子刪定《詩》《書》,王者的事業已分明可見。我要施展我那小小的筆杆,讓華美的詞藻流傳下去,散發出芬芳。
賞析
這首詩是曹植對人生的思考和對自己抱負的表達。詩的開頭,曹植感慨天地無窮,而人生短暫如風吹塵,流露出對生命的珍眡和對時光的緊迫感。接著,他表達了自己願爲明君傚力的願望,展現出他的政治抱負和積極進取的精神。他認爲自己具有王佐之才,自信且與衆不同。然後,通過對比蟲獸對有德者的尊崇,強調了士人應該具備的品德和追求。最後,提到孔子刪定詩書,暗示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同時也表明自己要用筆書寫,畱下美好的篇章。整首詩意境宏大,情感真摯,語言簡練,充分躰現了曹植的才華和思想境界。

曹植
曹植,字子建,沛國譙(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國曹魏著名文學家,建安文學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爲陳王,去世後諡號“思”,因此又稱陳思王。後人因他文學上的造詣而將他與曹操、曹丕合稱爲“三曹”,南朝宋文學家謝靈運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的評價。王士禎嘗論漢魏以來二千年間詩家堪稱“仙才”者,曹植、李白、蘇軾三人耳。
► 1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