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武相公感韋令公舊池孔雀

索莫少顏色,池邊無主禽。 難收帶泥翅,易結著人心。 頂毳落殘碧,尾花銷闇金。 放歸飛不得,雲海故巢深。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索莫:神情沮喪、冷落的樣子。
  • 主禽:有主人的禽鳥。
  • 毳(cuì):鳥獸的細毛。
  • 闇(àn)金:指暗淡的金色,「闇」同「暗」 。

翻譯

這隻孔雀神情落寞,身上的顏色不再鮮豔,它成了池邊一隻沒有主人的鳥兒。它翅膀沾滿泥濘難以收斂梳理,可卻容易勾起人們的憐憫之心。它頭頂的細毛落下,那曾經豔麗的綠色已所剩無幾,尾巴上的羽毛失去光澤,金色也變得暗淡。即便想要放它迴歸自然,可它卻再也飛不起來了,因爲那雲海深處它舊時的巢穴距離太過遙遠。

賞析

這首詩是白居易和武相公之作,以池邊失去主人的孔雀自喻或喻人,來表達一種困窘、落寞的境遇。詩的開篇便描繪出孔雀的淒涼之態, 「索莫少顏色」 渲染出其失去光彩的模樣,讓人頓生同情。中間兩聯通過對孔雀具體形態的描寫, 「難收帶泥翅」 寫出其生活的困境, 「頂毳落殘碧,尾花銷闇金」 細緻刻畫其華麗不再,盡顯衰敗。同時,借孔雀來暗示自己或他人曾經風光如今卻遭遇坎坷的命運。最後 「放歸飛不得,雲海故巢深」 兩句,筆鋒一轉,即便想回歸自由,卻已無力爲之,只能面對殘酷的現實,無限淒涼蘊於其中。整首詩借物抒情,意境悲涼,委婉含蓄地表達出詩人內心複雜的情感和對人生無常的感慨。

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香山居士,河南新鄭(今鄭州新鄭)人,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中國文學史上負有盛名且影響深遠的詩人和文學家。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於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峯。 ► 296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