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道一師蘭若宿

· 王維
一公棲太白,高頂出風煙。 梵流諸壑遍,花雨一峰偏。 跡爲無心隱,名因立教傳。 鳥來還語法,客去更安禪。 晝涉松路盡,暮投蘭若邊。 洞房隱深竹,清夜聞遙泉。 向是雲霞裏,今成枕席前。 豈唯暫留宿,服事將窮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蘭若(rě):梵語「阿蘭若」的簡稱,指寺廟。
  • 梵流:指佛教的教義、佛法。

翻譯

一位大師在太白山隱居修行,高高的山頂超出了風煙。佛法流傳於各個山谷,花雨在一座山峯之旁。他的行跡是無心的隱居,名聲因立教而傳揚。鳥兒飛來也一起聽佛法,客人離去後他更加安靜地參禪。白天走過鬆林小路盡頭,傍晚投宿在寺廟旁邊。深深的竹林隱藏着精緻的房屋,清靜的夜晚可以聽到遙遠的泉水聲。從前像是在雲霞之中,如今就在枕蓆之前。哪裏只是暫時留宿,願意侍奉他直至終年。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道一師在太白山修行之處的景象和氛圍。詩中用「高頂出風煙」「梵流諸壑遍」等勾勒出一個超凡脫俗、充滿禪意的環境。「跡爲無心隱,名因立教傳」則寫出道一師潛心修行又頗有名望。對道一師修行生活的描寫,如鳥來客去、晝涉暮投等,生動且富有禪趣。最後表達詩人對在此處長久侍奉的願望,體現出詩人對這種寧靜、超脫生活的嚮往和傾慕。整體意境清幽淡雅,富有禪意和美感,展示了王維對佛教修行生活的獨特感悟。

王維

王維

王維,字摩詰,漢族,河東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開元九年(721年)中進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餘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 3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