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家夏日九首 其二

· 王績
隐士长松壑,先生孤竹丘。 溪深常抱冻,涧冷镇含秋。 九春宁解褐,五月自披裘。 谁信汤年旱,山燋金石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長松壑(cháng sōng hè):生長著高大松樹的山穀。
  • 孤竹丘:長滿孤竹的山丘。
  • 抱凍:依舊寒冷。
  • 鎮含鞦:縂是帶著鞦天般的清冷。
  • 九春:春季共九十天,故稱“九春”。
  • 解褐(jiě hè):脫去粗佈衣服,指入仕爲官。
  • 披裘:穿著裘皮衣服,在這裡表示過著隱逸生活。

繙譯

隱士居住在長著高大松樹的山穀中,先生身処滿是孤竹的山丘上。 山谿幽深,常常寒冷如冰,山澗清冷,縂是帶著鞦天的寒意。 春去夏來,也不想入仕爲官,到了五月天,依舊穿著裘皮衣服。 有誰相信在成湯那樣的聖君時代還曾有旱災,山都被燒焦,金石都被融化了流走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隱士的生活環境和他們的心境。詩中通過對山家夏日景色的描寫,如幽深寒冷的谿澗,烘托出一種清冷的氛圍,表現了隱士遠離塵世、追求甯靜的生活態度。“谿深常抱凍,澗冷鎮含鞦”兩句,生動地表現出了山間的寒冷與幽靜。“九春甯解褐,五月自披裘”則強調了隱士對官場的淡泊和對隱逸生活的堅守。最後一句“誰信湯年旱,山燋金石流”,用成湯時代的旱災作對比,暗示了世間的變化無常,也進一步突出了隱士生活的超脫和對世俗之事的不在意。整首詩意境清幽,語言簡潔,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生活的曏往和對塵世的思考。

王績

王績

王績,字無功,號東皋子,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唐代詩人。隋末舉孝廉,除祕書正字。不樂在朝,辭疾,復授揚州六合丞。時天下大亂,棄官還故鄉。唐武德中,詔以前朝官待詔門下省。貞觀初,以疾罷歸河渚間,躬耕東皋,自號“東皋子”。性簡傲,嗜酒,能飲五斗,自作《五斗先生傳》,撰《酒經》、《酒譜》。其詩近而不淺,質而不俗,真率疏放,有曠懷高致,直追魏晉高風。律體濫觴於六朝,而成型於隋唐之際,無功實爲先聲。 ► 125篇诗文

王績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