諭烏

百鳥共戴鳳,惟欲鳳德昌。 願鳳得其輔,諮爾孰可當。 百鳥告爾間,惟烏最靈長。 乃呼鳥與鵲,將政庶鳥康。 烏時來佐鳳,署置且非良。 鹹用所附己,欲同助翱翔。 以燕代鴻雁,傳書識暄涼。 鴝鴿代鸚鵡,剝舌說語詳。 禿鶬代老鶴,乘軒事昂藏。 野鶉代雄雞,爪觜稱擅場。 雀豹代鵰鶚,搏擊肅秋霜。 蝙蝠嘗入幕,捕蚊夜何忙。 老鴟啄臭腐,盤飛使遊揚。 鵂鶹與梟鵩,待以爲非常。 一朝百鳥厭,讒烏出遠方。 烏伎亦止此,不敢戀鳳傍。 養子頗似父,又貪噪豺狼。 爲鳥鳥不伏,獸肯爲爾戕。 莫如且斂翮,休用苦不量。 吉凶豈自了,人事亦交相。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諭烏:諭,告知、曉諭;烏,烏鴉。
  2. 百鳥共戴鳳:戴,擁戴;衆鳥一起擁戴鳳凰。
  3. 德昌:品德昌盛,寓意鳳凰品德高尚時能引領鳥族昌盛 。
  4. 諮爾孰可當:諮,詢問;爾,你們;孰,誰;當,擔當;意思是詢問衆鳥誰可以擔當輔佐鳳凰的重任。
  5. 靈長:聰明且有地位;指烏鴉在衆鳥中較爲聰慧且有身份 。
  6. 將政庶鳥康:將政,執掌政務;庶,衆多;希望能使衆多鳥兒安樂。
  7. 署置且非良:署置,安排、任用;任用安排的都不太好。
  8. 鹹用所附己:鹹,都;都用依附自己的鳥。
  9. 剝舌說語詳:剝舌,剪舌;鸚鵡善於學舌,這裏說讓鴝鵒替代鸚鵡,詳細地傳達話語 。
  10. 乘軒事昂藏:乘軒,乘坐高大華貴的車子;昂藏,氣宇軒昂;禿鶬代替老鶴,享受榮耀。
  11. 爪觜(zuǐ)稱擅場:觜,鳥嘴;擅場,在某個方面擅長;野鶉代替雄雞,以爪子和嘴擅長爭鬥。
  12. 搏擊肅秋霜:像鵰鶚一樣在秋天嚴霜時節搏擊獵物。
  13. :帳篷之類;蝙蝠晚上進入幕中捕蚊。
  14. 遊揚:到處飛揚;老鴟(chī)盤旋飛,讓腐臭氣味四處飄散。
  15. 鵂鶹(xiū liú)與梟鵩(xiāo fú):鵂鶹,類似貓頭鷹;梟鵩,貓頭鷹一類惡鳥;把這些鳥當作不一般的人才。
  16. :同「技」,本領。
  17. 戕(qiāng):傷害。
  18. 斂翮(hé):收斂翅膀;指不要輕舉妄動。

翻譯

衆鳥共同擁戴鳳凰,只希望鳳凰品德高尚能讓鳥族昌盛。衆人希望鳳凰得到好的輔佐,便詢問誰能擔當此重任。衆鳥都說在它們中間,只有烏鴉最爲聰明且有地位。於是鳳凰呼喚烏鴉與喜鵲,希望它們執政能讓衆鳥安康。烏鴉來輔助鳳凰後,任用安排都不恰當。它都任用那些依附自己的鳥,想讓這些鳥和自己一同輔助鳳凰翱翔。用燕子代替鴻雁來傳遞書信知曉冷暖,用鴝鵒代替鸚鵡詳細傳達話語,用禿鶬代替老鶴享受乘坐軒車的榮耀,用野鶉代替雄雞以爪子和嘴爭鬥稱雄,用雀豹代替鵰鶚在秋天嚴霜中搏擊,蝙蝠夜裏進入幕中忙着捕蚊,老鴟啄食腐臭之物,盤旋飛舞使腐臭氣味四處飄散,將鵂鶹與梟鵩當作非凡之纔對待。可沒多久衆鳥都厭煩了,進讒言的烏鴉被趕到遠方。烏鴉的本領也就只有這些,不敢再留戀在鳳凰身旁。烏鴉的孩子很像它的父親,又貪婪又愛對着豺狼鳴叫。作爲鳥不被衆鳥信服,野獸又怎願意爲它傷害同類。不如收起翅膀,不要自不量力。吉凶並非自己能完全掌控,人間諸事都是相互關聯的。

賞析

這首詩是梅堯臣的諷喻之作。詩中以鳳凰代表理想的統治者,衆鳥隱喻朝中羣臣。詩人借烏鴉輔佐鳳凰過程中胡亂用人、結黨營私,最終被衆鳥厭棄的故事,諷刺了當時官場中任人唯親、賢愚不分的亂象。詩中通過對各種鳥相互替代的具體描繪,生動形象地展現了不合理用人帶來的混亂局面。以物喻人,借自然之景說人事,富有寓意,批判有力。同時詩歌也傳達出一種勸誡,無論是在官場還是人生中,都應該有自知之明,不能貪圖私利、胡亂作爲,因爲人事之間相互影響,吉凶依靠的是正當的行爲和公正的用人決策。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