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王尚書答贈宣城花木瓜十韻

百果各甘酸,或由人所植。 木瓜聞衛詩,贈好非玉色。 投此瓊玖報,蓋重車馬飾。 貴賤今既殊,凌紙字翕赩。 一一如明珠,自得見安格。 復何備國風,庶亦見王澤。 捧之爲重賜,誦已乃忘食。 幸資藥品用,少助宣調力。 南土加文章,中州異肥瘠。 公將和鼎餗,微意願尋繹。
拼音

所属合集

#木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次韻:依照別人作詩所用的韻來和詩。
  • 木瓜:一種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果實長橢圓形,可供食用、藥用等。
  • 瓊玖:泛指美玉。
  • 翕赩(xī xì):光色盛貌。
  • 國風:《詩經》的重要組成部分。

翻譯

各種果子都有各自的甘甜或酸苦,有的是由人所種植的。木瓜曾在衛國的詩中聽聞,贈送美好的木瓜並非因爲它如玉般的顏色。用這美玉般的禮物回報,大概是看重如車馬裝飾般的情誼。如今貴賤已經不同,寫在紙上的字光芒閃耀。一個個如同明珠,自然呈現出安然的格調。又怎麼能完備於國風之中呢,或許也能看出王者的恩澤。捧着它視爲貴重的賞賜,誦讀之後竟然忘了吃飯。幸好可以作爲藥品來使用,稍微能幫助增添宣和調理的力量。南方的土地增加了文章的風采,中原地區有不同的肥瘦程度。您將要調製和鼎中的佳餚,小小的心願願意去追尋演繹。

賞析

這首詩先寫了果子的不同特性,引出木瓜,強調其雖不是因外在美而受重視,卻有着特別的意義和價值。接着描述了贈送木瓜所代表的情義和其獨特之處。詩中還提到木瓜在文化和生活中的作用,如體現王澤和可作藥用等。最後表達了對他人的期待。整體語言質樸,通過對木瓜的描寫和思考,表達出一些對於事物價值、文化等方面的感悟。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