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韻和宋中道見寄

歲在涒灘初別子,子適廣平裨郡理。廉頗臺傾有遺址,今逢四方弓久弛。 時不用兵皆樂鄉,念我貧居天子庠。抱經臨案空循行,貌垢不洗顏蒼蒼。 得時少壯相揄揚,獨行無侶心浶浪。腸如轆轤轉井牀,內飢外寒膚粟芒。 若此煎炒何心腸。王都浩浩多球琅,懷珉安可爭焜煌。 舊朋升騰皆俊良,歿不發語生括囊。巍巍堯舜開明堂,大調金石來鳳皇。 鴛鴦戟翼方在樑,福祿其宜無不臧。 已甘老死填溝隍,殭屍闔棺猶目張。仲尼生世尚徨徨,豈能強聒爭蹌蹌。 未由見子舉以觴,北望大河衣袂攘。牽牛橫漢不服箱,欲往乘車無可當。 天駟有星名曰房,又欲乘馬行幽荒。牛雖蹄瑩馬眼光,既不我駕路阻長。 我懷炳炳何日忘,半夜攬琴彈履霜。寫意緘辭無雁將,低雲作雪正蒼茫。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