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許主客

昨日山光寺前雨,今朝邵伯堰頭風。 野雲不散低侵水,魚艇無依尚蓋蓬。 藕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猶愛照波紅。 揚州有使急回去,敢此寄聲非塞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山光寺:在江蘇揚州。
  • 邵伯堰:在揚州江都邵伯鎮,古代著名水利工程設施。
  • **** 野雲:指田野上或水面上自由自在飄蕩的雲 。
  • 魚艇(tǐng),即漁船。
  • 蓋蓬:蓋上船篷。
  • 蓼花(liǎo),一種水生植物,花多爲紅色或白色。
  • 塞鴻:邊塞的鴻雁,常用來指傳遞書信的人 。

翻譯

昨天山光寺前還下着雨,今日便在邵伯堰頭感受到陣陣清風。田野上的雲朵低低漂浮,彷彿要侵入水面,那孤獨的漁船無依無靠,依然蓋着船篷。剛品嚐的藕味,正好消解了飲酒後的乾渴,那蓼花鮮豔可愛,依舊映照得水波泛紅。揚州來了使者要匆忙回去,我斗膽託他帶話給你,並非依靠那塞外鴻雁傳書。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從山光寺到邵伯堰一帶的旅途見聞與感受。開篇兩句通過「昨日」與「今朝」、「山光寺前雨」與「邵伯堰頭風」的鮮明對比,表現出天氣的迅速變化和旅途的轉換,給人以時光流轉、行途多變之感。中間兩聯細膩地描繪景色,「野雲不散低侵水,魚艇無依尚蓋蓬」營造出一種靜謐、寂寥的氛圍;「藕味初能消酒渴,蓼花猶愛照波紅」則從味覺和視覺的角度,展現了旅途中的清新物趣,藕味能解酒渴,蓼花映照水波,畫面豐富且生動,透露出詩人對自然的細微觀察和喜愛。尾聯點題,說明託使者捎信給許主客的緣由,質樸自然。整首詩情景交融,筆觸細膩,語言清新流暢,將旅途的所見所感娓娓道來,表達了對友人的牽掛之情。

梅堯臣

梅堯臣

梅堯臣,字聖俞,世稱宛陵先生,漢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區)人。北宋著名現實主義詩人,給事中梅詢從子。初以恩蔭補桐城主簿,歷鎮安軍節度判官。於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試,賜同進士出身,爲太常博士。以歐陽修薦,爲國子監直講,累遷尚書都官員外郎,故世稱“梅直講”、“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卒,年五十九。梅堯臣少即能詩,與蘇舜欽齊名,時號“蘇梅”,又與歐陽修並稱“歐梅”。爲詩主張寫實,反對西昆體,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譽爲宋詩的“開山祖師”。曾參與編撰《新唐書》,併爲《孫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60卷、《毛詩小傳》等。 ► 28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