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林示道原
昨登定林山,俯視東南陔。
但見一方白,莫知所從來。
濕銀注寒晶,奩以青培堆。
迢迢晻靄中,疑有白玉臺。
是夕清風興,煩雲豁然開。
常娥攀桂枝,顧景久徘徊。
杖藜忽高秋,陳迹與子陪。
壯觀非復昔,平蕪夜莓苔。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陔(gāi)**:田埂。這裏指田野。
- 奩(lián)以青培堆:「奩」意爲盒子,這裏是說如用青色的盒子來盛裝;「青培堆」形容四周青色的山巒如同堆積的培土圍繞着。
- **晻靄(ǎn ǎi)**:昏暗的雲氣。
- **常娥:即嫦娥,神話中的月中仙女 。
- **顧景(jǐng)**:「景」同「影」,顧景即顧影,指嫦娥看着自己的影子。
- **杖藜:拄着藜杖。這裏指作者自己漫步。
- **平蕪:平坦廣闊的草地。
- **莓苔:青苔,苔蘚。
翻譯
昨天我登上定林山,俯瞰着東南方向的田野。只看到一片白茫茫,不知道它是從哪裏來的。像是清冷的銀色注入寒冷的水晶之中,又如同用青色的山巒圍繞着盛裝。在那遙遠昏暗的雲氣裏,彷彿有一座白玉砌成的高臺。 這天傍晚清風颳起,令人煩悶的烏雲一下子散開了。嫦娥好像正攀折着桂樹枝,看着自己的影子久久徘徊。我拄着藜杖在寒秋裏漫步,和你一起追尋往昔的蹤跡。曾經的壯觀景象已不復從前,夜晚的平坦草地裏如今佈滿了青苔。
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登上定林山所見之景展開。開篇描寫登高俯瞰東南田野,「一方白」引發好奇,不知來源,爲景色增添神祕色彩。「溼銀注寒晶,奩以青培堆」運用形象比喻,將景色比作銀色注入水晶,又以青色山巒圍繞,畫面感強烈,勾勒出一幅獨特的自然畫卷。「晻靄」「白玉臺」進一步營造出朦朧虛幻的意境。
下闋轉入夜晚之景,清風拂過,雲霧散開,想象嫦娥在月中姿態,充滿浪漫氣息。最後作者「杖藜」而遊,與友人一起追尋過去,卻發現昔日壯觀不再,只剩下長滿青苔的草地,流露出一種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感慨。整首詩情景交融,既有對自然之景的細膩描繪,又有對往昔的追思和今之變遷的惆悵之情,展現出王安石作品中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層的情感內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