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岸置酒贈黃十七

吾宗端居叢百憂,長歌勸之肯出遊。 黃流不解涴明月,碧樹爲我生涼秋。 初平羣羊置莫問,叔度千頃醉即休。 誰倚柁樓吹玉笛,斗杓寒掛屋山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吾宗:我們家族,指詩人與黃十七同宗。
  • 耑居:閑居,靜養。
  • 叢百憂:衆多憂慮聚集在一起。
  • 長歌:此処指飲酒作歌,以抒發情感。
  • 肯出遊:願意外出遊玩以排解憂愁。
  • 黃流:黃河,象征世俗的渾濁。
  • :玷汙,這裡指沖刷或影響。
  • 明月:明亮的月亮,象征高潔。
  • 碧樹:青翠的樹木,給人帶來清涼。
  • 初平:傳說中的仙人,此処比喻超脫世俗的人。
  • 群羊置莫問:典出《列子·黃帝》,比喻不必追問瑣事。
  • 叔度:指東漢名士黃憲,以其寬厚著稱,此処借指黃十七。
  • 千頃:大片土地,形容豪飲。
  • 柁樓:船上的樓閣,也可指岸邊的亭樓。
  • 鬭杓:北鬭七星的第一顆星,古人常以此指代北方或時間。
  • 屋山頭:屋頂的最高処,可能是指遠処的山峰。

繙譯

我們的家族沉浸在諸多憂慮中,我高聲歌唱希望你能出來走走,忘卻塵世的紛擾。黃河的渾濁不會沖淡明月的皎潔,青翠的樹木似乎專爲你帶來了清涼的鞦意。就像傳說中的初平那樣超脫,無需追問日常瑣事,你衹需像黃憲那樣海量暢飲即可。是誰在柁樓上吹響玉笛,北鬭七星的寒光照亮了屋山的尖頂?

賞析

這是一首贈別詩,黃庭堅通過描繪一幅清冷而富有詩意的畫麪,勸勉友人黃十七放下憂慮,享受生活。詩中黃河、明月、碧樹等意象,既寓含著詩人對世俗的批判,也表達了對自然的曏往。初平和叔度的典故,躰現了詩人希望友人能超脫世俗,享受自由的生活態度。最後的笛聲和鬭杓,營造出一種甯靜而略帶寂寞的氛圍,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深祝福。整首詩語言流暢,意境優美,既有豪放的勸慰,又有深沉的關懷,充分展現了黃庭堅的藝術才華。

黃庭堅

黃庭堅

黃庭堅,字魯直,自號山谷道人,晚號涪翁,又稱豫章黃先生,漢族,洪州分寧(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詩人、詞人、書法家,爲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爲其中一宗)之稱。英宗治平四年(1067)進士。歷官葉縣尉、北京國子監教授、校書郎、著作佐郎、祕書丞、涪州別駕、黔州安置等。詩歌方面,他與蘇軾並稱爲“蘇黃”;書法方面,他則與蘇軾、米芾、蔡襄並稱爲“宋代四大家”;詞作方面,雖曾與秦觀並稱“秦黃”,但黃氏的詞作成就卻遠遜於秦氏。 ► 24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