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穿针诗

代马秋不归,缁纨无复绪。 迎寒理衣缝,映月抽纤缕。 的皪愁睇光,连娟思眉聚。 清露下罗衣,秋风吹玉柱。 流阴稍已多,馀光欲谁与。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代馬:北方所產之馬。
  • 緇紈(zī wán):黑色的絲織品。
  • 的皪(de lì):鮮明的樣子。
  • 連娟:彎曲而纖細的樣子。

翻譯

北方的馬到了秋天還沒有歸來,黑色的絲織品也不再有情緒。迎着寒冷整理衣服的縫線,對着月光抽取纖細的線縷。鮮明而帶着愁緒的目光,彎曲纖細如同思念時皺起的眉峯聚在一起。清涼的露水沾溼了羅衣,秋風吹動着玉柱。流動的光陰漸漸已經很多了,餘下的光芒想和誰一起呢。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七夕節女子穿針的情景。詩的開頭通過「代馬秋不歸」營造出一種思念的氛圍,隨之描述女子在寒冷的夜晚對着月光縫紉的畫面,生動地展現出她寂寥的心境。「的皪愁睇光,連娟思眉聚」細膩地刻畫了女子憂愁的眼神和含愁的眉態。結尾處「流陰稍已多,餘光欲誰與」則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對陪伴的渴望。整首詩情景交融,細膩地表達了女子的情感,具有一種淡淡的憂傷和哀怨之美。

柳惲

南朝梁河東解人,字文暢。柳世隆子。少好學,工詩,善尺牘。又從嵇元榮、羊蓋學琴,窮其妙。初爲齊竟陵王法曹行參軍。梁武帝時累官左民尚書、廣州刺史、吳興太守。爲政清靜,民吏懷之。又精醫術,善弈棋,奉命品定棋譜,評其優劣。有《清調論》、《卜杖龜經》。 ► 1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