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說新語 · 企羨第十六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兩髻、葛羣、策杖,路邊窺之,嘆曰:“人言阿龍超,阿龍故自超。”不覺至臺門。 王丞相過江,自說昔在洛水邊,數與裴成公、阮千里諸賢共談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許卿,何須復爾?”王曰:“亦不言我須此,但欲爾時不可得耳!” 王右軍得人以蘭亭集序方金谷詩序,又以已敵石崇,甚有欣色。 王司州先爲庾公記室參軍,後取殷浩爲長史。始到,庾公欲遣王使下都。王自啓求住曰:“下官希見盛德,淵源始至,猶貪與少日周旋。” 郗嘉賓得人以己比符堅,大喜。 孟昶未達時,家在京口。嘗見王恭乘高輿,被鶴氅裘。於時微雪,昶於籬間窺之,嘆曰:“此真神仙中人!”
拼音

所属合集

#世說新語

譯文

丞相王導受任爲司空,就任的時候,廷尉桓彝梳起兩個髮髻,穿着葛裙,拄着柺杖,在路邊觀察他。讚歎說:“人們說阿龍出衆,阿龍確實出衆!”不覺跟隨到官府大門口。 丞相王導到江南後,自己說起以前在洛水岸邊,經常和裴 、阮千里諸賢達一起談道。羊曼說:“人們早就因爲這件事稱讚你,哪裏還需要再說呢!”王導說:“也不是說我需要這個,只是想到那樣的時刻不會再有啊!” 右軍將軍王羲之得知人們把《蘭亭集序》和《金谷詩序》並列,又認爲自己和石崇相當,神色非常欣喜。 司州刺史玉胡之先任庾亮的記室參軍,後來庾亮又調殷浩來任長史。殷浩剛到,庾亮想派王胡之帶使命到京都,王胡之表白心願,請求留下,說:“下官很少見到德高望重的人,淵源剛來,我還貪戀着和他敘談幾天呢。” 郗嘉賓得知人們把自己比做苻堅,非常高興。 孟昶還沒有顯貴時,家住京口。有一次看見王恭坐着高車,穿着鶴氅裘。當時下着零星小雪,孟昶在竹籬後偷着看他,讚歎說:“這真是神仙中人!”

企羨,舉踵仰慕,同於企慕,指敬仰思慕。仰慕什麼?人、事、物都可以,諸如出衆的、善於清談的,博學多才的、超塵脫俗的人物,太平盛世,吟詠盛事,這都在企羨之列。
劉義慶

劉義慶

劉義慶,字季伯,原籍南朝宋彭城(今江蘇徐州),世居京口(今江蘇鎮江),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之侄,長沙景王劉道憐次子,其叔臨川王劉道規無子,即以劉義慶爲嗣,襲封臨川王贈任荊州刺史等官職,在政8年,政績頗佳。後任江州刺史。劉義慶是劉裕的侄子,在諸王中頗爲出色,自幼就被劉裕所知,稱讚其“此吾家豐城也”。他“性簡素,寡嗜慾”。愛好文學,廣招四方文學之士,聚於門下。劉宋宗室,劉義慶自幼才華出衆。著有《世說新語》,志怪小說《幽明錄》。京尹時期(15-29歲)。劉義慶15歲一路來平步青雲,其中任祕書監一職,掌管國家的圖書著作,有機會接觸與博覽皇家典籍,對《世說新語》的編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7歲升任尚書左僕射(相當於以前的副宰相),位極人臣,但他的伯父劉裕首開篡殺之風,使得宗室間互相殘殺。因此劉義慶也懼有不測之禍,29歲便乞求外調,解除左僕射一職。 ► 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