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說
餘讀書之室,其旁有桂一株焉。桂之上,日有聲弇弇者,即而視之,則二鳥巢於其枝幹之間,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巢大如盞,精密完固,細草盤結而成。鳥雌一雄一,小不能盈掬,色明潔,娟皎可愛,不知其何鳥也。雛且出矣,雌者覆翼之,雄者往取食。每得食,輒息於屋上,不即下。主人戲以手撼其巢,則下瞰而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即大鳴,手下,鳴乃已。他日,餘從外來,見巢墜於地,覓二鳥及鷇,無有。問之,則某氏僮奴取以去。
嗟呼!以此鳥之羽毛潔而音鳴好也,奚不深山之適而茂林之棲,乃託身非所,見辱於人奴以死。彼其以世路爲甚寬也哉。
拼音
譯文
我讀書的房屋,它旁邊有一棵桂樹。桂樹上每天有關關叫聲,靠近一看,是兩隻鳥在枝幹之間做巢,離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巢像一盞燈一樣大小,精密完整而牢固,用細草纏結而成。鳥是一雌一雄,小的不能滿一捧,毛色明亮而潔淨,像月光一樣皎潔,值得憐愛,不知道是什麼鳥。雛鳥將要出殼了,雌鳥用翅膀蓋着它,雄鳥去捕食。每次得到食物,就棲息在屋上,不馬上下來。房屋的主人戲弄地用手搖它的巢,它們就向下看着鳴叫,輕搖它輕叫,重搖它就大叫,手拿下來,鳴叫就停。後來有一天,我從外面來,見鳥巢掉在地上,找兩隻鳥和雛鳥,沒有了。問它們的去向,是屋主的童僕抓走了。
唉!因爲這鳥的羽毛潔白而且鳴叫聲音好聽,爲什麼不到深山裏去尋找茂林棲息呢,託付身體到不合適的地方,纔會被奴僕屈辱而死。那人生上的路就很寬嗎?
注釋
日:每天。
弇弇(guān):擬聲詞,二鳥相和之聲。
巢:做巢。
盞:燈。
盈:滿。
掬:捧。
覆翼:用翅膀保護。
撼:搖晃。
鷇(kòu):初生的小鳥兒。
以:憑藉。
奚:爲什麼。
適:到。
非所:不應該呆的地方。
彼其以世路爲甚寬也哉:人生的道路並不很寬。
序
《鳥說》是清代文學家戴名世創作的一篇散文。這是一篇寓言式的作品。文中借小鳥的遭遇言世路之兇險,末段簡潔的議論,暗藏鋒鏑,寓深意於文字之外,頗能發人深思。文章以三言兩語,寫小鳥的聲色神情,宛然畢肖,表現了作者長於以白描手法狀物繪形的特點。這篇散文簡潔明快,親切自然;發人生思,令人感嘆。
賞析
這是一篇意在言外的雜感。文章由一件小事而引出一番極深的感慨。兩隻“不能盈掬”的小鳥,羽色明潔,娟皎可愛,築巢於他書房邊的桂樹上。爲了繁育後代,它們精心營建了自己堅固舒適的小窩,“巢大蛔盞,精密完固,細草盤結而成”。“日有聲弇弇者”,這婉轉的啼鳴中充滿了天真與歡悅。它們對人類似乎毫無提防之心,小巢“去地不五六尺,人手能及之”。雛鳥將要出世了,雌鳥羽翼孵化,成天小心地覆蓋着那些小生命,配合默契的雄鳥則外出覓食。大概爲了防避自然界的天敵吧,每次覓食歸來,總是先棲息於屋上而不立即進窩。作者曾戲謔式地以手撼其巢,便立即引起了雄鳥驚慌的啼鳴,“小撼之小鳴,大撼之即大鳴。手下,鳴乃已。”是擔憂,是哀求,是力圖使人理解這種惡作劇會給它們帶來覆巢之危。自然界中這弱小的生靈也和人一樣,企望家口的平安,企望有一個安全的生存環境。然而,它們畢竟過於天真,它們不知道世道危艱,不知道人世上還有惡勢力存在,因而最終還是無力保護自己,“巢墜於地”,自己連同尚未出世的後代,均爲惡奴“取以去”。小鳥依人,本是一件美好的事物,卻因爲自身沒有防禦能力,又對自己所依賴的力量缺乏警惕,最後爲人世間的惡勢力所毀滅。目睹了這一悲劇之後,作者不由十分傷感,於是用極其凝練的筆墨深情地議論道,如此美麗友善的小鳥,應該到深山茂林中去棲息。它們因爲“託身非所”,結果受辱於惡奴,巢毀身亡,它們以爲人世間的道路很寬廣,其實不然。
顯然,“託身非所,見辱於人奴以死”,正是本文立意的關鍵所在。前面的敘述是爲後面的議論作鋪墊,文章的着重點在後一段。文章借鳥的遭遇,嚴厲地抨擊清王朝統治者暴虐兇殘、濫殺無辜的罪惡。最後的議淪,聲聲都是和着血淚的控訴和悲痛的呼號,作者內心的憤怒與悲哀,顯得既凝重而又奔放。正當清王朝統治者恩威並施,以平息被征服民族的反滿情緒時,作者卻一力提醒人們不要像這對小鳥那樣“託身非所”,去依附新的封建政權,鼓動人們遠跡出林,歸隱林泉,和統治者持不合作的態度。這體現的,無疑地還是他內心不肯臣服的反清情緒,表現出一種凜然不屈的民族氣節。戴名世在《與餘生書》中說:“僕古文多憤世嫉俗之作,不敢示人,恐以言語獲罪。”從這篇短文裏即可見其一斑。
這篇雜感先揚後抑,在章法上也很講究。前段用飽含喜愛的筆墨盡情地渲染小鳥的友善和可愛,都與後來的悲慘結局形成鮮明的反差,對比極其強烈,因而最後一節議論也便顯得更爲突出,更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無特別需要注釋的詞語
繙譯
我讀書的房屋,它旁邊有一棵桂樹。桂樹上,每天有“關關”的叫聲,靠近一看,是兩衹鳥在枝乾之間做巢,離地不到五六尺,人的手可以碰到它。鳥巢像小盃子一樣大,精致緊密完整堅固,是用細草磐繞結成的。鳥是一雌一雄,躰型小得不滿一捧,毛色明亮潔淨,美好潔白可愛,不知道是什麽鳥。幼鳥將要出殼了,雌鳥覆蓋著它們,雄鳥出去覔食。每次得到食物,縂是棲息在屋上,不馬上下來。主人開玩笑地用手撼動鳥巢,就曏下看著鳴叫,稍微撼動它就小聲鳴叫,大力撼動它就大聲鳴叫,手停下來,鳴叫才停止。過了些日子,我從外麪廻來,看到鳥巢掉在地上,尋找兩衹鳥和幼鳥,都沒有了。問了才知道,是某位人家的僮僕抓走了。 唉呀!因爲這鳥的羽毛潔淨而且鳴叫聲好聽,爲什麽不到深遠的山中去、茂密的樹林裡棲息呢,卻把自己托付給不郃適的地方,被人奴僕羞辱而死。它們以爲世間的路很寬嗎。
賞析
這篇《鳥說》以簡潔的文字敘述了作者書房旁桂樹上鳥巢及鳥的遭遇。通過描寫鳥巢的精致小巧、鳥兒的可愛以及它們在麪對外界乾擾時的反應,生動地展現了小鳥的形象。然後講述了鳥巢墜落,鳥被僮奴抓走的悲劇,由此引發感慨。文章借鳥喻人,表達了對美好事物被無耑摧殘的惋惜之情,同時也影射了社會中一些美好事物或人因身処不恰儅的環境而遭遇不幸的現象,能引發讀者對於生存環境與命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