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賦
有炎方之偉鳥,感靈和而來儀。
稟麗精以挺質,生丹穴之南垂。
戴翠旄以表弁,垂緑蕤之森纚。
戴脩尾之翹翹,若順風而揚麾。
五色點注,華羽參差。
鱗交綺錯,文藻陸離。
丹口金輔,玄目素規。
或舒翼軒峙,奮迅洪姿。
或蹀足踟躕,鳴嘯郁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炎方:炎熱的地方,古時多指南方。
- 偉鳥:此指孔雀。
- 靈和:祥和的神靈之氣。
- 來儀:意思是鳳凰來舞而有容儀,古人以爲瑞應。此處說孔雀感靈而來。
- 稟麗精:承受美麗的精華。稟(bǐng),承受。
- 挺質:出衆的資質、本質。
- 丹穴:傳說中南方的地名,產鳳凰。
- 南垂:南部邊境。垂,通「陲」,邊境 。
- 翠旄(máo):翠色的旄牛尾,這裏指孔雀頭頂上的翠色羽毛。
- 表弁(biàn):裝飾帽子。弁,古代的一種帽子。
- 綠蕤(ruí):下垂的綠色羽毛。蕤,草木花下垂的樣子。
- 森纚(lí):紛披下垂貌。
- 脩尾:修長的尾巴。脩,同「修」,長。
- 翹翹:尾羽長而美好的樣子。
- 揚麾(huī):揮動軍旗。麾,軍隊的旗幟。
- 點注:點綴、裝飾。
- 文藻陸離:文采絢麗。陸離,色彩繁雜。
- 丹口:紅色的嘴。
- 金輔:金黃色的臉頰部位。輔,臉頰。
- 玄目:黑色的眼睛。
- 素規:白色的眼眶。規,圓形,這裏指眼眶。
- 蹀(dié)足:小步走動。
- 踟躕(chí chú):徘徊不進的樣子。
- 鬱咿(yù yī):形容聲音優美。
翻譯
在那炎熱的南方有一隻雄偉美麗的鳥,它感應到祥和的靈氣翩然而來。它承受着天地的美麗精華,有着出衆的品質,出生在傳說中丹穴山的南部邊境。它頭頂翠色的羽毛就像裝飾在帽子上的翠旄,下垂的綠色羽毛紛披搖曳。它那修長的尾巴高高翹起,就好像在順風揮動的軍旗。五彩斑斕的色彩點綴着它的身體,華麗的羽毛長短不齊。羽毛像是鱗片交織、綺紋錯雜,絢麗的花紋色彩繁雜。紅色的嘴巴,金黃色的臉頰,黑色的眼睛,白色的眼眶。有時它展開翅膀,高昂地站立着,盡情展現它宏大的身姿;有時它小步徘徊,一邊鳴叫聲聲優美動聽。
賞析
王重陽的《孔雀賦》生動細膩地描繪了孔雀的形象與姿態。開篇點明孔雀來自南方炎方之地,因感應靈和之氣而來,賦予其神祕色彩。接着從不同角度刻畫孔雀,通過對其出身的描述,展現其不凡來歷;對其外貌如頭頂翠羽、綠色垂羽、修長尾巴等的細緻描寫,展現出孔雀絢爛華麗的外形之美。「五色點注,華羽參差。鱗交綺錯,文藻陸離」等語句用豐富的色彩和細膩的筆觸,寫出了孔雀羽毛的精妙絕倫,彷彿一幅絕美的畫卷呈現在讀者眼前。而對孔雀姿態與聲音的描寫,「舒翼軒峙,奮迅洪姿」「蹀足踟躕,鳴嘯鬱咿」,動靜結合,讓孔雀鮮活可感 ,既有伸展翅膀站立時的雄偉,又有踱步鳴叫時的靈動,使讀者不僅看到了孔雀的美感,還感受到了它的生命力,全詩充滿了對孔雀之美的讚歎。
鍾會
三國魏軍事家、書法家,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市)人,字士季。出身潁川鍾氏,太傅鍾元常幼子、靑州刺史鍾稚叔弟。仕魏,官居要職,累拜中書侍郎,封關內侯,深得魏帝和群臣賞識。從司馬景王征毌丘仲恭,典知機密。獻策於司馬文王,破魏高貴鄉公奪權之圖。隨平諸葛公休叛,屢出奇謀,時人比爲「留侯」,拜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遷司隸校尉,預朝廷諸務,計害嵇叔夜。景元年間,力挺司馬文王伐蜀,拜鎭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協鄧士載分兵進取,亡蜀漢,拜司徒,封縣侯。功成後,萌不臣之心,結蜀將姜伯約,謀據蜀自立,打壓太尉鄧士載。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伐司馬文王,爲部將胡玄武所害,死於亂軍,時年四十歲。士季才華橫溢,精文賦、玄學,又工書,唐張懷瓘《書斷》評「妙品」,僅次「神品」。著有《魏鍾司徒集》。
► 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