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杖歌

· 鍾會
一條拄杖名無著,節節輝輝光灼灼。 偉矣虛心直又端,裏頭都是靈丹藥。 不搖不動自清閒,應物隨機能做作。 海上專尋知友來,兀誰堪可爲依託。 昨宵夢裏見諸虯,內有四虯能跳躍。 杖一引,移一腳,頂中迸斷銀絲索。 攢眉露目震精神,吐出靈珠光閃爍。 明焰挑來共樂然,白雲不負紅霞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無著:佛典中人名,後也用指無執着、無掛礙。
  • 輝輝:光彩奪目貌。
  • 灼灼:鮮明貌。
  • 偉矣:偉大呀。
  • 虛心:這裏指竹杖的中空。
  • 應物:順應事物。
  • 虯(qiú):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
  • 攢眉:皺眉。

翻譯

一根拄杖名叫無著,每一節都光輝灼灼。十分偉大呀,既中空又筆直端正,裏面都是靈通的丹藥。不搖晃也不動十分清閒自在,順應事物隨機能有所作爲。在海上專門尋覓知心朋友到來,不知誰可以值得依靠託付。昨晚夢裏看見幾條小龍,其中有四條小龍能跳躍。竹杖一引,移動一腳,頭頂之中迸斷了銀絲繩索。皺着眉頭睜大眼睛振奮精神,吐出靈珠光芒閃爍。明亮的火焰挑起來一起歡樂,白雲沒有辜負紅霞的約定。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一種奇特的想象和寓意。以「竹杖」爲核心意象,賦予了它諸多神祕的特質和象徵意義。詩中描述竹杖光輝灼灼,蘊含着靈丹藥,體現出一種超凡脫俗的氣息。同時,竹杖的清閒自在、能應物隨機做作,表達了一種自在而又靈活應變的狀態。夢中的小龍與竹杖相關聯,增添了神祕奇幻色彩。整個詩營造出一種空靈、神祕且充滿意味的氛圍,體現了作者獨特的精神境界和對某種超越現實力量的追尋與寄託。

鍾會

三國魏軍事家、書法家,潁川長社(今河南長葛市)人,字士季。出身潁川鍾氏,太傅鍾元常幼子、靑州刺史鍾稚叔弟。仕魏,官居要職,累拜中書侍郎,封關內侯,深得魏帝和群臣賞識。從司馬景王征毌丘仲恭,典知機密。獻策於司馬文王,破魏高貴鄉公奪權之圖。隨平諸葛公休叛,屢出奇謀,時人比爲「留侯」,拜黃門侍郎,封東武亭侯。遷司隸校尉,預朝廷諸務,計害嵇叔夜。景元年間,力挺司馬文王伐蜀,拜鎭西將軍、假節、都督關中諸軍事,主伐蜀事宜。景元四年(263年),協鄧士載分兵進取,亡蜀漢,拜司徒,封縣侯。功成後,萌不臣之心,結蜀將姜伯約,謀據蜀自立,打壓太尉鄧士載。景元五年(264年)正月,以郭太后遺命之名,矯詔伐司馬文王,爲部將胡玄武所害,死於亂軍,時年四十歲。士季才華橫溢,精文賦、玄學,又工書,唐張懷瓘《書斷》評「妙品」,僅次「神品」。著有《魏鍾司徒集》。 ► 5篇诗文

鍾會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