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魚帖

羲之白:送此鯉魚徵與敬,耶不在,不乃邑邑不?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陳述、稟告 。這裏用於書信開頭,表示陳述事情。
  • 徵與敬:推測可能是收信人名字,具體所指難以確切判斷 。
  • :同「爺」,指父親 。
  • 邑邑:同「悒悒」(yì yì),愁悶不樂的樣子。

翻譯

羲之敬告:送上這條鯉魚給徵與敬。父親不在,你們會不會爲此而心情鬱悶不開心呢?

賞析

這封《鯉魚帖》篇幅簡短。從文字表面看,傳達了王羲之給徵與敬送鯉魚這件事,並關切詢問對方因父親不在身邊,是否內心煩悶。雖短短數語,卻呈現出一種親切日常的對話感。一方面體現出當時人際交往中互贈物產的風俗習慣;另一方面,對於對方處境的關心提及,也展現出人與人之間細膩的情感聯繫。這也符合王羲之書法作品中,常蘊含的那種自然、真摯情感的風格。此帖像是一個生活片段的記錄,讓後人能通過這簡短文字,去聯想當年的生活場景與人際關係,爲研究當時人的生活風貌和情感交流方式提供了生動素材 。

王羲之

王羲之

王羲之,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原籍山東琅琊(今山東臨沂),後遷居會稽(紹興),寫下《蘭亭集序》,晚年隱居會稽下轄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祕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爲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爲“二王”。此後歷代王氏家族書法人才輩出。東晉升平五年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爲金庭觀,遺址猶存。 ► 9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