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賦

世有大人兮,在乎中州。宅彌萬里兮,曾不足以少留。悲世俗之迫隘兮,朅輕舉而遠遊。垂絳幡之素蜺兮,載雲氣而上浮。建格澤之修竿兮,總光耀之採旄。垂旬始以爲幓兮,曳慧星而爲髾。掉指橋以偃寋兮,又猗抳以招搖。攬欃搶以爲旌兮,靡屈虹而爲綢。紅杳眇以眩愍兮,猋風涌而云浮。駕應龍象輿之蠖略委麗兮,驂赤螭青虯之蚴蟉宛蜒。低卬夭蟜裾以驕騖兮,詘折隆窮躩以連卷。沛艾赳螑仡以佁儗兮,放散畔岸驤以孱顏。跮踱螛輵容以骫麗兮,蜩蟉偃寋怵彘以粱倚。糾蓼叫奡蹋以艐路兮,薎蒙踊躍騰而狂趡。蒞颯卉歙猋至電過兮,煥然霧除,霍然雲消。 邪絕少陽而登太陰兮,與真人乎相求。互折窈窕以右轉兮,橫厲飛泉以正東。悉徵靈圍而選之兮,部乘衆神於搖光。使五帝先導兮,反大壹而從陵陽。左玄冥而右黔雷兮,前長離而後矞皇。廝徵伯僑而役羨門兮,詔歧伯使尚方。祝融警而蹕御兮,清氣氛而後行。屯余車而萬乘兮,綷雲蓋而樹華旗。使句芒其將行兮,吾欲往乎南娭。 歷唐堯於崇山兮,過虞舜於九疑。紛湛湛其差錯兮,雜沓膠輵以方馳。騷擾衝蓯其相紛挐兮,滂濞泱軋灑以林離。攢羅列聚叢以蘢茸兮,衍曼流爛痑以陸離。徑入雷室之砰磷鬱律兮,洞出鬼谷之堀礨崴魁。遍覽八紘而觀四海兮,朅渡九江越五河。經營炎火而浮弱水兮,杭絕浮渚涉流沙。奄息蔥極氾濫水娭兮,使靈媧鼓瑟而舞馮夷。時若曖曖將混濁兮,召屏翳,誅風伯,刑雨師。西望崑崙之軋沕荒忽兮,直徑馳乎三危。排閶闔而入帝宮兮,載玉女而與之歸。舒閬風而搖集兮,亢烏騰而壹止。低徊陰山翔以紆曲兮,吾乃今目覩西王母。暠然白首載勝而穴處兮,亦幸有三足烏爲之使。必長生若此而不死兮,雖濟萬世不足以喜。 回車朅來兮,絕道不周,會食幽都。呼吸沆瀣兮餐朝霞,咀噍芝英兮嘰瓊華。僸祲尋而高縱兮,紛鴻溶而上厲。貫列缺之倒景兮,涉豐隆之滂濞。馳遊道而修降兮,騖遺霧而遠逝。迫區中之隘陝兮,舒節出乎北垠。遺屯騎於玄闕兮,軼先驅於寒門。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嵺廓而無天。視眩泯而亡見兮,聽敞怳而亡聞。乘虛亡而上遐兮,超無友而獨存。
拼音

譯文

司馬相如被拜爲孝文園令,見皇上“好仙道”,於是就上奏了《大人賦》,這篇賦是: 世間有大人啊,生活在中州。住宅遍佈萬里啊,卻只能短促停留。可憐人世窘迫艱難啊,何不輕飛去遠遊。跨上素霓般絳色旗啊,駕着雲氣向上浮。把格澤星豎作長竿啊,繫住陽光成彩旄。垂掛旬始星作旗旒啊,再拉彗星裝飾尾梢。揮動起來輕柔迴翔啊,也自婀娜隨風搖。天橇天槍二星作旌旗啊,輓曲彩虹把旗杆纏包。紅光強烈眼花迷亂啊,暴風奔涌祥雲狂飄。乘應龍象輿如尺蠖曲行啊,騎赤螭虯龍迂徐蜿蜒。俯仰屈伸縱恣奔馳啊,龍身隆起疾速向前。昂頭伸頸搖身不行啊,放縱自恣翹首望天。搖目吐舌前後瞻顧啊,轉頭奔走高聳如樑。相引相呼喧囂而去啊,飛蟲般踊躍奔騰狂。飛奔追逐如火光閃電啊,突然霧散雲消閃亮光。 斜穿東極登北極啊,與神仙相聚在一堂。相攜右轉共探幽遠啊,橫渡飛泉在正東方。把所有仙人招來挑選啊,部署衆神在北斗旁。派遣五帝在前開道啊,遣返太一侍從留陵陽。玄冥侍左含雷侍右啊,前有陸離後有濡湟。役使神仙羨門、徵北僑啊,黃帝太醫岐伯管藥方。 火神祝融警戒清道啊,清除惡氣後啓程才宜。集合我的龍車上萬輛啊,車篷如雲揚起華麗旗。讓木神勾芒奉命隨行啊,我想到南方徜徉遊嬉。歷經堯墓在崇山啊,路過舜墳在九嶷。旗上飄帶密集交錯啊,衆車並驅不整齊。擾攘衝撞牽扯糾結啊,車流瀰漫遍佈如雲移。聚集羅列如草叢啊,連綿續進擁擠參差。直入幽深險惡的雷淵啊,通往鬼谷顛簸於地勢高低。看遍四面八方極遠之地啊,盡渡人境仙界大河小溪。 歷經炎火山渡過弱水河啊,橫穿沙丘走過沙漠時。到蔥嶺休息游水嬉戲啊,女媧彈琴跳舞有馮夷。天時昏暗模糊不明啊,召天神誅殺風神雨師。西望崑崙看不分明啊,徑直向仙山三危奔馳。推開天門進入天帝宮啊,載上天女一路相攜。遠登閬風山去歇息啊,如鳥高飛又齊下聚集。在陰山徘徊盤旋飛舞啊,我現在才見西王母容儀。滿頭白髮戴首飾住山洞啊幸好有三足烏替她操持。若定要如此才長生不死啊,即使活萬代何足悅怡。 何不迴轉車歸來啊,路盡不周山會食極北山陵。呼吸露氣吞食朝霞啊,咀嚼瓊華和芝英。緩緩仰面高高騰躍啊,羣龍攢動如波濤涌騰。穿過閃電下射光芒啊,冒着雲神降滂沱大雨行。從遠遊道上長驅而下啊,迅速拋掉雲霧遠遠奔。迫近狹隘的人世間啊,緩緩駛出從北極邊垠。把屯騎官留在北極之山啊,把前導人留在北極之門。下看不見崢嶸大地啊,上看不見廣闊高曼。眼睛眩花看不見啊,耳朵模糊聽而不聞。凌空虛之境向上遊啊,超脫有無獨自長存。

注釋

大人:喻天子。 中州:中原,中國。 迫隘:窘迫艱難。 朅(hé):通“盍”,何不。 幡(fān):旗。 蜺(ní):通“霓”,副虹。 格澤:星名。《史記·天官書》:“格澤星者,如炎火之狀,黃白,起地而上,下大上兌。” 總:系。 採:通“彩”。 旄(máo):旌旗。 旬始:星名。《史記·天官書》謂其“狀如雄雞”。 幓(shēn):旗旒,旗下飾物。 抴(yè):曳。 髾(shāo):燕尾,此指燕尾狀飾物。 掉:搖動。 指橋:“隨風指靡”,柔弱的樣子。 偃蹇(yǎn jiǎn):夭矯的樣子。 旖旎(yǐ nǐ):婀娜。 招搖:飄動的樣子。 攬:摘取。 欃(chán)槍:星名,又名天欃、天槍。 靡屈:使降下彎曲。 綢:纏裹物。 杳渺(yǎo miǎo):深遠的樣子。 眩湣(xuàn miàn):眼花迷亂。 猋(biāo)風涌而云浮:指如猋風涌動,如祥雲浮游,形容輕舉之狀。 應龍:有翅膀的龍。 象輿:太平盛世纔出現的一種像車的精氣。 蠖(huò):尺蠖蟲。 略:緩行。 逶(wěi)麗:通“逶迤”,彎彎曲曲。 驂(cān):三馬駕一車。此爲駕乘意。 螭(chī ):一種似龍的動物。 虯(qiú):無角龍。 蚴蟉(yòu liào):屈曲行進的樣子。 卬(áng):高。 夭蟜(jiǎo):曲伸的樣子。 據:直着頸。 驕驁:縱恣奔馳。 詘(qū)折:通“曲折”。 隆窮:通“隆穹”,隆起的樣子。 躩(jué):疾行的樣子。 連卷:蜷曲的樣子。卷:通“蜷”。 沛艾(xiù yì):昂首搖動的樣子。 仡(yǐ):舉頭。 佁儗(chì nǐ):停止不前。 畔岸:自我放縱的樣子。 驤(xiāng):舉,擡頭。 孱(chán)顏:高峻的樣子。 蛭踱(chì duó):忽進忽退的樣子。 輵(hè)轄:搖目吐舌。 容以逶麗:閒適地曲身。容,從容、安閒。 蜩(tiáo)蟉:掉轉頭。 偃篬(qiāng):高聳的樣子。 怵彘(chù chuò):奔走。 樑倚:如樑相倚。 蓼(liǎo):通“繚”,相引。 叫奡(ào):相呼;奡,通“囂”。 踏以艐(jiè)路:踏上征途;艐,至。 蔑蒙:通“蠛蠓”,一種小蟲,性喜亂飛。 狂趡(cuǐ):狂奔。 蒞颯(lì sà)卉翕(xī):飛奔相追逐。《漢書》注前二字曰:“飛相及也”,注後二字曰:“走相追也”。 熛(biāo):火焰。 邪絕:斜渡;邪,通“斜”。 少陽:東方極地。 太陰:北方極地。 真人:仙人。 相求:相交遊。 窈窕(yǎo tiǎo):指深邃的地方。 厲:涉水,渡。《詩經·邶風·匏有苦葉》:“深則厲,淺則揭。”注:“連衣涉水爲厲。” 靈圉(yǔ):仙人名。 瑤光:北斗杓頭第一星。 五帝:伏羲(太皞)、神農(炎帝)、黃帝、堯、舜。 反:通“返”。 太一:天神名。 陵陽:陵陽子明,古仙人。 玄冥:一說水神,一說雨師。 含雷:一說是天上造化神,一說是水神。 陸離:神名。 潏湟(yù huáng):神名。 廝:役使。 徵北僑:古仙人名。 羨門:羨門高,古仙人。 屬:通“囑”,叫。 岐伯:相傳是黃帝的太醫。 尚方:主管方藥。 祝融:傳說是古帝高辛氏的火官,後爲火神。 蹕(bì):清道。帝王出行,阻止行人。 雰(fēn)氣:惡氣;雰,通“氛”。 綷(cuì):合,五采雜合。 勾芒:相傳是古帝少皞氏的木官,後爲木神。 嬉:嬉戲。 崇山:狄山。《山海經·海外經》:“狄山,帝堯葬其陽。” 九疑:九嶷山,又名蒼梧山。相傳虞舜葬此山。 湛湛:積厚的樣子。 交錯:交互。 雜遝(tà):衆多而雜亂。膠葛:驅馳。 衝蓯(sǒng):衝撞;蓯,通“摐”,撞。 紛挐(rú):牽扯,糾結。 滂濞(pì):衆盛的樣子。 泱軋(yǎng yà):瀰漫。 林離:衆盛的樣子。 攢(zǎn)羅列聚:聚集排列。 蘢(lóng)茸:聚集的樣子。 衍曼:即“曼衍”,連綿不絕。 流爛:佈散。 壇:通“嘽”,衆多的樣子。 陸離:參差衆盛貌。 雷室:雷淵,神話中水名。砰磷、鬱律:一說都是形容深峻,一說都是雷聲。 洞:通。 鬼谷:衆鬼所居之地。 崛礨嵬(lěi wéi)石 褱(huái) :不平的樣子。 八紘(hóng):八極,八方;紘,維。 四荒:四方荒遠之地。 朅(qiè):往。 九江:一說指長江水系的九條河,一說指九江郡,在今江西長江邊。 五河:仙境中的五色(紫、碧、絳、青、黃)河。 經營:經過,往來。 炎火:炎火山。 弱水:河水名。據《山海經·大荒西經》,山在崑崙山外,水在崑崙山下。 杭:通“航”,渡。 絕:橫渡。 流沙:沙漠。 奄息:休息。 蔥極:蔥嶺山頂。 氾濫:漂流。 靈媧:女媧。傳說伏羲作琴,使女媧鼓之。馮夷:黃河水神河伯的姓名。 薆(ài)薆:通“曖曖”,昏暗的樣子。 屏翳(yì):《史記正義》:“天神使也”。 風伯:風神。 雨師:雨神。 崑崙:崑崙山,傳說是天帝的下都。 軋芴洸忽(zhá wù guāng):不分明的樣子。 三危:仙山名。 閶闔(chāng hé):天門。 玉女:神女,美女。 閬(làng)風:神山,傳說在崑崙之顛。 亢烏騰:《史記集解》引《漢書音義》曰:“亢然高飛如鳥之騰也。” 亢,高。騰,飛騰。 低迴:徘徊。 陰山:傳說在崑崙山西。 西王母:傳說中神女。 矐(hé)然:白的樣子。 勝:玉勝,一種首飾。 三足鳥:傳說是爲西王母取食的鳥。 濟:渡。 回車:轉車。 朅(hé):通“盍”,何不。 不周:不周山。傳說在崑崙山東南。 幽都:極北之地,傳說是日落處。 沆瀣(hàng xiè):夜半氣,露氣。 噍(jiào)咀:咀嚼。 嘰:小吃。 瓊華:玉英。 僸(yǐn):仰望。 侵潯(xún):漸進。 鴻涌:波濤騰涌的樣子。 厲:揚。 貫:通。 列缺:閃電。 倒景:下射光。 豐隆:雲神。 滂沛:雨水盛。 遊道:遠遊的路途。 循:長。 騖(wù):奔馳。 遺霧:把雲霧拋在身後。 迫:逼近。 隘(ài)陝:狹隘。 舒節:緩行。 北垠(yín):極北邊際。 屯騎:官名,管騎士。 玄闕(què):北方的山。 軼:通“遺”,留下。 先驅:前導。 寒門:北極之門。 眩眠:目不安的樣子。 惝(chǎng)恍:模糊不清的樣子。

此賦是司馬相如任孝文園令時作,當時,作者見漢武帝“好仙道”,於是作《大人賦》以諷諫。

賞析

此賦用騷體賦形式,漢大賦的手法,虛構誇張地鋪敘“大人”遊仙,對跨乘的各種龍想像描寫得尤其生動形象。先寫“大人”不滿人生短促,人世艱難,於是駕雲乘龍遨遊仙界;然後分東南西北四方寫遨遊盛況,其中游西方見“西王母”幾句通過仙人居住山谷形貌很瘦來勸誡求仙的;文末歸於超脫有無,獨自長存,以“歸於無爲”來“諷諫”,有超越人生,擺脫人世,融於自然造化,得到長生之意。全賦看似在閒話家常,但句句都是正經之言,流露了作者對於自己仕途進退的矛盾之情。 縱觀全文,此賦在結構、文句等方面擬則《遠遊》,但又有變異。 在結構上,《遠遊》始述“悲時俗之迫陬兮,願輕舉而遠遊”,然後述遊求仙,從故鄉“南州”出發,歷東、西、南、北,又“周流六漠”,加之“上至列缺兮,降望大壑,下崢蠑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一段,最後歸結到“超無爲以至清兮,與泰初而爲鄰”。此賦襲用這一結構而先謂“世有大人兮……竭輕舉而遠遊”,然後寫“大人”從中州出發的東、南、西、北四方之遊,文末襲《遠遊》“下崢嶸”四句而歸結到“乘虛無而上假兮,超無友而獨存”。 在文句上,此賦造句於首尾襲用《遠遊》數句,但中間四遊諸段則並不照抄,而是用辭賦家敷衍誇豔之筆寫成。從某種意義上說,此賦應該是以《天子游獵賦》述遊仙的“然後揚節而上浮,陵驚風,歷駭飈,乘虛無,與神俱”數句爲藍本的,但因主旨不同而調整別構:“載雲氣而上浮”源自“揚節而上浮”;“焱風涌而云浮”源自“陵驚風,歷駭飈”;“乘虛無而上假”源自“乘虛無”;“使五帝先導兮,反太一而後陵陽”以下一段源自“與神俱”。 在內容上,此賦之旨則在於求仙不足爲喜,以諷武帝求仙之謬,與《遠遊》抒發戀土之情和自我排遣的寄託之意存在根本的不同。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景帝時爲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爲《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爲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爲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爲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