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賦

司馬相如,美麗閒都,遊於梁王,梁王悅之。鄒陽譖之於王曰:「相如美則美矣,然服色容冶,妖麗不忠,將欲媚辭取悅,遊王后宮,王不察之乎?」 王問相如曰:「子好色乎?」相如曰:「臣不好色也。」王曰:「子不好色,何若孔墨乎?」相如曰:「古之避色,孔墨之徒,聞齊饋女而遐逝,望朝歌而回車,譬猶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見其可欲,何以明不好色乎?若臣者,少長西土,鰥處獨居,室宇遼廓,莫與爲娛。臣之東鄰,有一女子,雲髮豐豔,蛾眉皓齒,顏盛色茂,景曜光起。恆翹翹而西顧,欲留臣而共止。登垣而望臣,三年於茲矣,臣棄而不許。」 「竊慕大王之高義,命駕東來,途出鄭衛,道由桑中。朝發溱洧,暮宿上宮。上宮閒館,寂寞雲虛,門閣晝掩,曖若神居。臣排其戶而造其室,芳香芬烈,黼帳高張。有女獨處,婉然在牀。奇葩逸麗,淑質豔光。睹臣遷延,微笑而言曰:『上客何國之公子!所從來無乃遠乎?』遂設旨酒,進鳴琴。臣遂撫琴,爲幽蘭白雪之曲。女乃歌曰:『獨處室兮廓無依,思佳人兮情傷悲!有美人兮來何遲,日既暮兮華色衰,敢託身兮長自思。』玉釵掛臣冠,羅袖拂臣衣。時日西夕,玄陰晦冥,流風慘冽,素雪飄零,閒房寂謐,不聞人聲。於是寢具既陳,服玩珍奇,金鉔薰香,黼帳低垂,裀褥重陳,角枕橫施。女乃馳其上服,表其褻衣。皓體呈露,弱骨豐肌。時來親臣,柔滑如脂。臣乃脈定於內,心正於懷,信誓旦旦,秉志不回。翻然高舉,與彼長辭。」
拼音 朗读

譯文

司馬相如美麗文雅,遊說到梁國,梁王非常喜歡。鄒陽向梁王誹謗我說:「相如美麗是美麗,然而衣服姿色豔冶,嫵媚美麗不忠實,將要用甜言蜜語討得大王喜歡,到大王后院去和后妃姬妾遊玩,大王沒有察覺嗎?」 梁王問相如說:「您貪戀女色麼?」相如說:「我不貪戀女色。」梁王說:「您不貪戀女色,同孔子墨子相比如何?」相如說:「古代迴避女人的人中,孔丘聽說齊國贈送美女到魯國就跑得遠遠的,墨翟望見商代曾淫樂的朝歌城就倒車回頭,這好比防火躲到水裏,避水淹跑到山上,是沒有見到能引起慾望的,憑什麼說不喜愛女人呢?哪像我,年輕時在西部地區生活,一個人獨住,房屋寬大,沒有人和我玩樂。我東邊隔壁有個女子,美髮如雲,雙眉如蛾,牙齒潔白,顏面豐盈,濃裝豔抹,容光煥發。經常高高翹首向西顧盼,想留我一起住宿;爬上牆望我,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我棄而不迴應。」 「我仰慕大王的高尚胸襟,驅車東來,路過鄭國、衛國和桑中等淫樂成風的地方。早上從鄭國的溱洧河出發,晚上住在衛國的上宮。上宮空着房間,寂寞到空有云霧,白天也關着門窗,幽暗不明像神仙住所。我推開房門,造訪室內,香氣濃郁,幃幔高掛。有個美女獨身居住,嬌柔地躺在牀上,奇花般安嫺美麗;性情賢淑,容光豔麗。看到我就戀戀不捨,微笑着說:『貴客是哪國公子,是從很遠的地方來的吧?』於是擺出美酒,進獻鳴琴。我就彈琴,彈出《幽蘭白雪》的曲調,美女就唱歌:『獨住空房啊無人相依,思念佳人啊心情傷悲!有個美人啊來得太遲,時間流逝啊紅顏衰老,大膽託身啊永遠相思。』她身上的美玉首飾掛住我帽子,絲綢衣袖飄拂在我身上。時已向晚,冬氣昏暗,寒風凜冽,白雪飄灑,空房寂靜,聽不到人聲。當時,牀上用品已經鋪陳,服飾珍貴稀奇,金香爐燃起香菸;牀帳已放下,被褥一層層鋪着,精美的枕頭橫放牀上。美女脫去外衣,露出內衣,雪白的身體裸露,顯出苗條的骨骼,豐滿的肌肉,時時貼身來親我,感到柔滑如凝脂。我卻心情平靜,思想純正,誓言真誠,守志不移。遠走高飛,與她長別。」

注釋

美人賦:此賦載《古文苑·卷三》,《藝文類聚·卷一八》,《初學記·卷一九》引。 閒都:文雅美好。 梁王:梁孝王劉武,漢高祖子劉恆的後代。 鄒陽:梁孝王客卿,齊人。 聞齊饋女而遐逝:《論語·微子》:「齊人歸(饋)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史記·孔子世家》謂孔子由大司寇攝行相事,齊國怕魯國因此強大,送美女良馬給魯君,季桓子出面受禮,魯君由此怠於政事,孔子離職去魯至衛。 望朝歌而回車:商紂王在朝歌淫樂導致身死國亡。《淮南子·說山訓》:「墨子非樂,不入朝歌之邑。」今《墨子》無此內容。朝歌,商朝都城。 遼廓:寬廣的樣子。 翹翹:仰首。 鄭、衛:西周至春秋的兩個諸侯國。 溱、洧(zhēn wěi):二水名。在鄭國(今河南境內)。 上宮:《詩經·鄘風·桑中》:「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取以代指淫樂之地。 雲虛:雲霧空中。言其寂靜。 曖:幽暗不明。 黼(fǔ):帳幔。 遷延:拖延、遲疑。 廓:空。 玄陰:冬氣。 謐:靜。 金鉔(zā):金屬香爐,以機環扣合,成球形,能旋轉滾動而其體恆平。 褻(xiè)衣:內衣。 脈定:血脈穩定,平靜不激動。 秉:持、守。

《美人賦》是我國西漢時期「漢賦四大家」之首司馬相如的一篇辭賦名作,也是《登徒子好色賦》的模仿之作中的一篇名聲相對較小的短賦。文中反映出琴挑文君相如私奔的生活體驗,也表現出相如風流才子的心性。該文以散體賦的形式寫騷體賦的內容。運用比興的手法,進行全文構思。筆調輕巧靈活,語言曉暢秀麗。 《美人賦》的前半部完全是宋玉之作的拷貝:也是有人在王前指控作者好色,作者辯解,先舉出的例證也是東鄰女子爲絕代佳人,也「登坦而望臣,三年於茲矣」。 綜觀司馬相如的《美人賦》也與他的其他賦作一樣,都呈現出恢弘飛揚和細膩婉曲同時兼具的雙重風格,表現出整體與細節充分結合的完美統一。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1. 美麗閒都:容貌英俊,文雅美好。閒都(xián dū):優雅美麗。
  2. 鄒陽譖(zèn)之於王:鄒陽向梁王說司馬相如的壞話。:說壞話誣陷別人。
  3. 服色容冶:服飾和容貌豔麗妖冶。
  4. 齊饋女:齊國贈送女樂之事。據說孔子聽說齊人送來女樂,就離開魯國。
  5. 望朝歌而回車:墨子因「朝歌」之名有「早上唱歌」,不符合他的主張,所以望見「朝歌」就掉轉車頭。
  6. 鰥處(guān chǔ)獨居:單身獨處。:無妻或喪妻的男子。
  7. 景曜光起:容光煥發,光彩照人。景曜:光彩。
  8. 翹翹而西顧:經常向着西邊張望。翹翹:形容殷切盼望的樣子。
  9. 桑中:古衛國地名,常用來指代男女約會之地。
  10. 溱洧(zhēn wěi):鄭國兩條河流名。
  11. 上宮:樓名。
  12. 黼帳(fǔ zhàng):繡有花紋的帳幕。
  13. 奇葩逸麗:容貌出衆,豔麗非凡。
  14. 遷延:徘徊不前。
  15. 旨酒:美酒。
  16. 金鉔(dāo)薰香:用金鉔薰香。:金屬製的薰香器具。
  17. 裀褥(yīn rù):坐臥的墊具。

翻譯

司馬相如容貌英俊、舉止優雅,在梁王那裏遊玩,梁王很欣賞他。鄒陽在梁王面前詆譭他說:「相如容貌的確很美,然而他服飾容顏豔麗妖冶,豔麗得有些不忠誠,怕是想用諂媚的言辭來取悅於人,還想到大王后宮遊玩,大王您難道沒察覺嗎?」 梁王問司馬相如:「你好色嗎?」相如回答:「我不好色。」梁王又問:「你不好色,那和孔子、墨子比起來怎麼樣?」相如說:「古代能避開女色的,像孔子、墨子這些人,聽說齊國送來女樂就遠遠離開了,望見『朝歌』就掉轉車頭,這就好像在水中防火,在山角落避溺水,這是因爲沒見到能勾起慾望的事物,怎麼能證明不好色呢?像我,自幼在西方長大,一直單身獨居 ,房子寬敞,無人一起娛樂。我東邊鄰居家有個女子,頭髮濃密美麗,眉如蛾眉、齒若皓雪,容貌出衆、光彩照人。她常常翹首向西看我,想挽留我與她一起居住。她登上牆看我,到現在已經三年了,我始終拒絕她,沒有應允。」 「我私下欽慕大王崇高的道義,所以駕車東來。途中經過鄭、衛之地,路過桑中。早上從溱水、洧水出發,傍晚投宿在上宮。上宮的館舍寂靜空虛,白天門閣也緊閉着,幽深的樣子就像神仙居住的地方。我推開門進入室內,室內芳香濃郁,繡着花紋的帳子高高張掛。有個女子獨自待在裏面,姿態優美地躺在牀上。她容貌出衆、豔麗非凡,資質美好、光彩照人。看到我,她徘徊不前,微笑着對我說:『遠方來的客人是哪國的公子!一路走來很遙遠吧?』接着就擺出美酒,並獻上琴。我於是彈奏起來,彈了《幽蘭》《白雪》等曲子。女子歌唱道:『獨自待在空蕩蕩的屋子裏沒有依靠,思念着美好的人心裏十分悲傷!美麗的人爲何來得這麼遲,天色已晚容顏也會衰老,想託付終身卻只能長久地獨自徘徊思考。』她的玉釵碰到了我的帽子,羅袖拂過我的衣裳。這時天色已晚,天上陰氣昏暗,寒風悽慘,白雪飄零,寂靜的房間裏悄無人聲。於是,寢具都已鋪好,又有各種珍貴奇異的服飾玩物,用金鉔薰着香料,繡着花紋的帳子垂放下來,厚厚的褥子鋪了好幾層,角枕橫放着。女子隨即脫下外衣,露出內衣。她潔白的身體袒露出來,骨骼柔弱而肌肉豐滿。然後她不時靠近我,皮膚柔滑如脂。而我內心鎮定,信念堅定,誓言誠懇,志向堅決不變。最後毅然決然地離開,與她長久告別 。」

賞析

《美人賦》是司馬相如所作的一篇辭賦。此賦以問答形式展開,通過司馬相如講述自己對美女不爲所動的經歷,來表明自己不好色的觀點。開篇由鄒陽在梁王面前詆譭司馬相如好色引出故事,司馬相如爲自證,先以古人比襯,強調真正的不好色不應只是躲避,接着講述自己拒絕東鄰美女的追求。而後又敘述自己在旅途中遇到一位絕美女子,女子盛情款待且有情感暗示與身體接觸,但司馬相如仍不爲所動,堅守內心道德準則。文中對美女有着細緻入微又豔麗動人的描寫,展現出女性的美麗和風情萬種,同時也凸顯出司馬相如不爲美色誘惑的高潔品德。其語言華美,用典自然,辭藻豐富且優美,巧妙地營造出浪漫旖旎又不失端莊的氛圍,在美與德的衝突中,表達了對高尚道德情操的追求與宣揚 。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

司馬相如,字長卿,漢族,巴郡安漢縣(今四川省南充市蓬安縣)人,一說蜀郡(今四川成都)人,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傑出的代表。有明顯的道家思想與神仙色彩。景帝時爲武騎常侍,因病免。工辭賦,其代表作品爲《子虛賦》。作品詞藻富麗,結構宏大,使他成爲漢賦的代表作家,後人稱之爲賦聖和“辭宗”。他與卓文君的愛情故事也廣爲流傳。魯迅的《漢文學史綱要》中還把二人放在一個專節里加以評述,指出:“武帝時文人,賦莫若司馬相如,文莫若司馬遷。” ► 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