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單刻帖。無款。此帖用筆頓挫使轉,剛柔相濟,千變萬化,神彩飄逸。全帖僅30字,寫來洋洋灑灑一氣貫之,氣韻生成。從刻帖中可以看出,寫此幅字時是蘸飽一筆一次寫數字至墨竭爲止,再蘸一筆。這樣做可以保持字與字之間的氣貫,還可以控制筆的粗細輕重變化,使整幅作品氣韻生成,產生“神虯出霄漢,夏雲出嵩華”的氣勢。
賞析
《肚痛帖》真跡不傳,有宋刻本,明代重刻,如今西安碑林。全帖六行30字,似是張旭肚痛時自診的一紙醫案。文曰:“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如何爲計,非臨牀。”這幅作品開頭的三個字,寫得還比較規正,字與字之間不相連接。從第四字開始,便每行一筆到底,上下映帶,纏綿相連,越寫越快,越寫越狂,越寫越奇,意象迭出,顛味十足,將草書的情境表現發揮到了極致。可以看出,張旭這種縱橫豪放的情懷,張揚恣肆的宣泄,泰山壓頂的氣概,變幻莫測的態勢,在奮筆疾書的狂草中,橫空出世,讓觀者驚心動魄。
《肚痛帖》是張旭的代表作,是狂放大膽書風的代表。字如飛瀑奔瀉,時而濃墨粗筆,沉穩遒邁,時而細筆如絲,連綿直下,氣勢連貫,渾若天成。在粗與細、輕與重、虛與實、斷與連、疏與密、開與合、狂與正之間迴環往復,將諸多矛盾不可思議地合而爲一,表現出如此的合諧一致,展現出一幅氣韻生動、生機勃勃、波瀾壯闊的藝術畫卷,天馬行空的胸襟與氣質,無處不體現作者創作時的藝術衝動和無拘無束。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肚痛帖: 這是一首描述突發腹痛情況的小詩。
- 張旭: 唐代書法家,擅長草書,詩也頗有特色。
- 忽肚痛不可堪: 突然間肚子疼得難以忍受。
- 不知是冷熱所致: 不清楚疼痛是由寒冷還是過熱引起的。
- 欲服大黃湯: 想要服用一些大黃制成的湯葯,大黃有清熱解毒的作用。
- 冷熱俱有益: 無論冷熱都能緩解疼痛,可能暗示病情複襍或不確定。
- 如何爲計: 應該採取何種措施呢?
- 非臨牀: 這不是毉學上的專業建議,詩人衹是表達個人感受。
繙譯
突然間肚子疼得厲害極了,不知道是受涼還是太熱導致的。我想喝點大黃湯,聽說這無論是解寒還是散熱都有好処。但現在該怎麽辦呢?畢竟這不是毉生的專業意見。
賞析
這首詩以日常生活中的小病痛爲題材,展現了張旭詩歌的率真和幽默。他通過自述突發的肚痛,表達了對未知病因的睏惑,同時也流露出尋求解決辦法的急切心情。詩中融入中毉理論,雖然沒有毉學背景,但其自然生動的語言讓人感受到詩人對生活的細膩觀察和對健康問題的關切。這種日常化的寫作手法,使作品具有親民和生活氣息,展現了唐代文人對日常瑣事的獨特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