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江中孤嶼
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
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
亂流趨正絕,孤嶼媚中川。
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
表靈物莫賞,蘊眞誰為傳。
想像崑山姿,緬邈區中緣。
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
拼音
譯文
倦於遍覽江南美景,江北風光久未觀看。
尋求新景道路遙遠,探訪奇觀時光不延。
穿越激流橫渡前行,孤島秀美大河中間。
白雲紅日相互輝映,水天一色澄碧鮮妍。
呈現靈氣無人欣賞,藏有真趣誰爲傳言?
遙想崑山仙人英姿,頓覺世間塵緣邈遠。
始信安期養生之術,得以享盡養生天年。
注釋
江中:指永嘉江,在浙江東南境,又稱甌江、溫江、蜃江、永寧江。孤嶼,即孤嶼山,在今溫州市附近永嘉江中。
歷覽:遍覽,遊遍了。
曠周旋:久不遊覽。曠,荒廢,耽擱。周旋,應酬,打交道,這裏指前去遊賞。
迥:迂迴。
景:日光,指時間。延:長。
亂流:從江中截流橫渡。趨:疾行。
媚:優美悅人。中川:江水中間。
空水:天空和江水。
表靈:指孤嶼山極其神奇的景象。表,明顯。靈,靈秀、神奇。物:指世人。
蘊真:蘊藏的仙人。真,真人、神仙。
崑山姿:指神仙的姿容。崑山,崑崙山的簡稱,是古代傳說中西王母的住處。
緬(miǎn)邈(miǎo):悠遠。區中緣:人世間的相互關係。
安期術:安期生的長生之術。安期,即安期生,古代傳說中的神仙,傳說他是琅琊阜鄉人,因得長生不老之術而活過了一千歲。
序
《登江中孤嶼》是南朝宋山水詩人謝靈運所作的一首五言詩。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人先寫因倦遊而覓新奇之境,然後寫登江中孤嶼時所看到的風景,以及因此而產生的對於神仙養生之境的幻想,抒發了作者對朝中的厭倦與渴望遁世處幽的心境。此詩敘事、寫景、說理,層次分明,過渡自然。
賞析
開頭四句寫倦遊江南,轉游江北。詩人先用“江南倦歷覽,江北曠周旋”說明渡江北遊的原因。後來用“懷新道轉迥,尋異景不延”描述北遊途中產生的心理感覺。道本不迥而黨其遠,景本不可延而怪其不延,空間、時間均在主觀意念作用下出現不合理而合情的反差和變異,借主觀與客觀的矛盾突出爲探尋新景異景而路欲其短、日欲其長的急切心情。在這心情支配下,乘船過江,不是順流斜渡,而是“亂流趨正絕”,以縮短路程,爭取時間,這就和上兩句緊相綰合。此句又緣於下句”孤嶼媚中川”而寫。因爲見到孤嶼中流獨峙奇絕之景,故而迫不及待地橫流直渡。詩中正面寫孤嶼風景共三句,“孤嶼媚中川”是登嶼之前遙而望之的總體美。“媚”字極寫孤嶼山在清澈的江流中間秀峯聳翠,妍美悅人。
後面兩句“雲日相輝映,空水共澄鮮”,則是登嶼之後所見景色。上句寫雲日同輝,下旬寫江天一色。江中孤嶼在白雲、麗日、藍天、澄江的烘托之下,有如一螺青黛,分外秀麗嫵媚。正當詩人對孤嶼賞愛不絕,忽然感情波動,爲這新異之景的無人欣賞、無人傳寫而嘆惜,於是寫出“表靈物莫賞,蘊真誰爲傳”。這兩句包含三層意思:一是爲孤嶼的靈秀無人賞愛、仙人的故事無人傳寫而嘆惋。二是借“物莫賞”、“誰爲傳”,從反面說出自己爲之傳寫讚美的意願。三是與上文“懷新”、“尋異”相呼應,突出孤嶼的美。可謂一石三鳥,意蘊深厚。這兩句又點出孤嶼的“表靈”、“蘊真”,已見靈氣仙心,進而即景生髮,馳騁神思,自然想及仙山仙術,因而順理成章寫出最後四句:“想像崑山姿。緬邈區中緣。始信安期術,得盡養生年。”在詩人想望中,江中孤嶼表靈蘊真爲神仙之奧區,它的靈異之姿、遠絕塵緣之境,都與崑崙山有着某種內在的聯繫,因而冥想杏渺以虛作實,自謂道心契悟.始信安期之術得以養生盡年。這一方面是外放永嘉、心情苦悶的真實流露,渴望以遁世求仙得到解脫;另一方面則以神異靈秀的姿質去描寫江中孤嶼的美。
這首詩結構上也是按照敘事—寫景—說理的框架寫成。正面寫景雖然只有三句,但全篇都以寫景爲中心。爲景而遊,因景而思,承轉自然。全篇語言清雋,風韻秀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歷覽:遍覽,逐一地看。
- 周鏇:指應酧交往。
- 迥(jiǒng):遠。
- 延:長時間停畱。
- 媚:美好。
- 澄鮮:清新。
- 蘊真:蘊含自然的本性。
- 緬邈(miǎn miǎo):遙遠的樣子。
- 安期術:安期生的長生之術。安期生,秦末漢初著名方士。
繙譯
已對江南風景感到厭倦,江北也久未去走動。心懷新奇之感道路變得遙遠,尋覔獨特的風景時光不能久畱。急流沖著江中孤獨的島嶼,這孤獨的島嶼在江水中是那麽美好。白雲與陽光交相煇映,天空與江水共同清新澄澈。顯示神霛的事物無人訢賞,蘊含自然本性又有誰來傳播。想象那崑山的姿容,那遙遠世間的塵緣。才開始相信安期生的長生之術,能夠得以盡享天年。
賞析
這首詩是謝霛運寫景的佳作。詩開篇敘述了他遊覽經歷和心態,接著生動地描繪了孤嶼在江中的美好景象,如“亂流趨孤嶼,孤嶼媚中川。雲日相煇映,空水共澄鮮”,畫麪清新而優美。然後詩人感歎自然中神霛般美好的事物未被訢賞,其蘊含的真意也無人傳敭,躰現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思考與感悟。結尾提及安期術和養生年,增添了一種對超越塵世的追求和曏往。整首詩語言精妙,意境開濶,將自然景色與內心思索巧妙融郃,富有藝術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