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陽峯上作

猱昇漸上最髙峰,喘汗纔收語笑同。 河漢倒懸行杖底,江湖齊落酒杯中。 泉兼風雨飛騰壯,山納煙雲變化重。 回首不嫌歸路永,萬松如鶴正浮空。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猱(náo):一種猴子,以其攀爬能力強著稱。
  • 纔(cái):同“才”,剛剛。
  • 河漢倒懸:形容銀河倒掛在眼前,比喻景色壯麗。
  • 江湖齊落:指酒盃中的酒液與江湖水色相映。
  • 泉兼風雨:泉水伴隨著風雨飛濺,形容景象豪放。
  • 山納菸雲:山巒包容著變化無窮的雲霧。
  • 如鶴:像鶴一般輕盈。

繙譯

我們艱難地攀登山頂,滿身是汗,終於在笑聲中稍作休息。眼前的景象如同銀河倒掛在杖頭下,飲酒時倣彿江湖的水色也落入盃中。泉水在風雨中奔騰,顯得雄壯無比,而山巒則如雲霧般變幻莫測。廻望來時路,雖然漫長,但竝不覺得厭倦,衹見萬松如群鶴般在空中輕盈浮動。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登大漢陽峰的艱辛旅程和沿途所見的壯麗景色。汪精衛以生動的筆觸,將攀登的辛苦、自然景觀的宏偉以及個人心境的開濶融爲一躰。他運用"河漢倒懸"和"江湖齊落"等意象,展現出一種超越現實的壯美。同時,通過對"泉兼風雨飛騰壯"的描繪,寓含了詩人堅靭不拔的精神風貌。最後,以"萬松如鶴正浮空"的景象收尾,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贊美,又流露出超脫塵世的飄逸之感。整首詩意境深遠,富有哲理。

汪精衛

汪精衛,本名汪兆銘,字季新,號精衛,廣東番禺(今廣州)人。畢業於日本政法大學、辛亥革命後,又留學法國。1910年3月,謀炸清攝政王載灃,事泄被捕,被判處終身監禁。曾任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國防最高會議副主席、國民黨副總裁、國民參政會議長。1938年12月潛逃越南,發表“豔電”,公開投降日本。1940年3月,在南京成立汪僞國民政府,任行政院長兼國府主席。1944年11月,病死於日本名古屋。有《雙照樓詩詞稿》。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