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聖壽 · 二之一 · 雙調)

· 柳永
燔柴煙斷星河曙。寶輦迴天步。端門羽衛簇雕闌,六樂舜韶先舉。鶴書飛下,雞竿高聳,恩霈均寰寓。 赤霜袍爛飄香霧。喜色成春煦。九儀三事仰天顏,八彩旋生眉宇。椿齡無盡,蘿圖有慶,常作乾坤主。
拼音

所属合集

#御街行

注釋

燔柴:古代的一種祭天之禮。將犧牲玉帛置於堆積的柴草上,焚燒以使煙氣達於天。《禮記祭法》:“燔柴於泰壇,祭天也。” 星河:銀河。 寶輦:帝王的車駕。 迴天步:意謂天子起駕回宮。 端門:皇宮的正南門。 羽衛:儀仗隊。 簇:簇擁。 六樂:指六大古樂,即《雲門》、《大咸》、《大韶》、《大夏》、《大濩》、《大武》(見《周禮地宮保氏》注)。 舜韶:即《大韶》,相傳爲舜所作,故稱。 舉:作、演奏。 鶴書飛下:據《宋史禮志》載:宋初至真宗時,祭禮畢皇帝還宮,登明德門樓。樓上以朱絲繩貫木鶴,仙人乘木鶴奉大赦天下的詔書循繩而下,故稱鶴書飛下。鶴書又爲書體名,又稱鶴頭書、鵠頭書。古代帝王徵辟賢士的詔書用此書體。 雞竿:制金雞附於竿頂,專爲皇帝下赦令時用。《新唐書百官志》:“赦日,樹金雞於仗南,竿長七丈,有雞高四尺,黃金飾首,銜絳幡長七尺,承以彩盤。” 恩霈:恩澤。霈:雨盛貌,喻恩澤。 均:此爲遍及的意思。 寰寓:即寰宇,天下。 赤霜袍:古代一種華貴的禮服。李白《上元夫人》詩:“裘披青毛錦,身着赤霜袍。”此指皇帝祭天時穿的絳紗袍。 爛:色彩鮮麗。 春煦:指春天溫暖的日光。煦,陽光的溫暖。 九儀三事:指文武百官。九儀,周代對九種命官的授命儀式。《周禮春官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壹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官,七命賜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此指朝廷命官。三事,指三公。周以太師、太傅、太保爲三公,西漢以大司馬、大司徒、大司空爲三公,東漢以太尉、司徒、司空爲三公。唐宋仍稱三公,但已無實權。 天顏:帝王的容顏。 八彩:八種色彩。古代傳說“堯眉八採”(見《春秋演孔圖》)。此爲對君王的諛頌之詞。 旋:隨即。 椿齡:祝人長壽之辭。椿爲長壽的象徵。《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爲春,八千歲爲秋。” 蘿圖:也作羅圖,羅列圖書以爲席蓐。古人以爲席於蘿圖之上可獲吉利。《淮南子覽冥訓》:“援絕瑞,席蘿圖。”後因以蘿圖爲喜慶之物。 乾坤:指天地。

賞析

設壇祭天,是中國古代一種重要的祭祀活動。北宋初,在汴京南薰門外設泰壇祭祀昊天上帝。此後每三年一享,在冬至日舉行,稱爲南郊。據吳熊和考證,由於“天書”降世,宋真宗在通常三年一享的郊禮之外,還舉行過兩次盛大的祭天活動。其中一次是在天禧元年(1017年)正月“天書”降世十週年之際,舉行了一系列慶典。柳永的這首《御街行》,就是爲此次南郊盛典寫的頌聖之辭。(見《杭州大學學報》第21卷第1期79~80頁) 此詞依次敘述了郊禮的三個階段。 “燔柴”兩句,言祭天和還宮。“燔柴”是祭天的重要儀式:將犧牲、玉帛一同放在積柴之上,以火焚之使煙氣上達於天。依宋制,舉行祭禮日,從丑時開始,所以皇帝禮畢乘輦回宮當在拂曉,這也就是詞中所述“煙斷星河曙”“寶輦迴天步”。 上闕“端門”以下,言皇帝還御宮殿正門,儀仗隊奏樂,皇帝登明德門樓,大赦天下。其中“鶴書”“雞竿”均指肆赦,“恩霈均寰寓”是頌揚天子的恩澤遍及宇內。 詞的下闕寫皇帝在宮中接受羣臣稱賀。“赤霜袍”兩句,寫皇帝的衣着和臉上的喜氣。“九儀三事”句寫文武百官稱賀的場面。“八彩”句諛頌皇帝有聖王氣象。“椿齡”三句則是羣臣向皇帝稱頌祝壽的套話。天禧元年,宋真宗正好六十歲。既逢“天書”降世十週年,又逢真宗六十大壽,柳永作詞以獻,並題之爲“聖壽”。 大凡諛頌之辭,多有堆砌辭藻而少真情實感之弊,這首《御街行》也不例外。不過,柳永畢竟是宋詞大家,此詞內容上雖無可觀,但在表現手法上長於鋪陳,長於喜慶氣氛的渲染,所敘場面歷歷如在目前,也並非無可讀之處。 薛瑞生以爲,《全宋詞》對此首補“聖壽”一題不當,並考證此詞“或寫天禧二年(1018年)大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燔柴(fán chái):古代祭天儀式,將玉帛、犧牲等置於積柴上而焚之。
  • 輦(niǎn):古代用人拉着走的車子,後多指天子或王室坐的車子。
  • 羽衛:帝王的衛隊和儀仗。
  • :聚集,簇擁。
  • 雕闌:雕花的欄杆。
  • 六樂:指黃帝、堯、舜、禹、湯、周武王六代的古樂。
  • 舜韶(shùn sháo):即舜樂,傳說虞舜所作的樂曲。
  • 鶴書:書體名,也指詔書。
  • 雞竿:一端附有金雞的長竿。古代多於大赦日樹立。
  • 霈(pèi):大雨,亦喻帝王恩澤。
  • 寰寓:寰宇,天下。
  • 煦(xù):溫暖。
  • 九儀:古代指天子接待不同來朝者而制定的九種禮節。
  • 三事:指正德、利用、厚生。
  • 椿齡:祝人長壽之詞。
  • 蘿圖:本意是羅列圖籍,後用以指疆宇。

翻譯

祭天的柴火燃燒產生的煙漸漸消散,星河在曙光中顯現。天子的車駕回宮,那步伐彷彿來自天上。皇宮正門的羽林軍簇擁着雕花的欄杆,首先演奏起了虞舜時代的古樂。詔書從天上降下,高高的雞竿聳立着,皇恩廣佈天下。

天子穿着紅色的繡有云紋的袍子,袍上散發着香霧,喜悅的神色使春天都變得更加溫暖。以九種禮節接待來朝者,秉持正德、利用、厚生之事,仰望着天顏,眉間便生出八種色彩的祥瑞之氣。祝願天子如椿樹一樣長壽無盡,疆土繁榮有慶,永遠作爲天地間的主宰。

賞析

這首詞是柳永爲帝王祝壽所作,充滿了對帝王的讚美和祝福。詞的上闋描寫了帝王祭天回宮的情景,通過「燔柴煙斷」「寶輦迴天步」「端門羽衛簇雕闌」等描繪,展現出了莊嚴、宏大的場面。「六樂舜韶先舉」「鶴書飛下」「雞竿高聳」「恩霈均寰寓」則突出了帝王的權威和恩澤廣佈。

下闋着重描寫帝王的形象和祥瑞之兆。「赤霜袍爛飄香霧」描繪了帝王服飾的華麗,「喜色成春煦」表現出帝王的喜悅給人帶來的溫暖之感。「九儀三事仰天顏,八彩旋生眉宇」進一步強調了帝王的仁德和祥瑞之象。最後「椿齡無盡,蘿圖有慶,常作乾坤主」表達了對帝王長壽、國家繁榮昌盛的祝願。

整首詞用詞華麗,意象豐富,通過對場面的描繪和對帝王的讚美,營造出了一種莊重、祥瑞的氛圍,體現了柳永在詞的創作上的高超技藝。

柳永

柳永

柳永,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漢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宋仁宗朝進士,官至屯田員外郎,故世稱柳屯田。他自稱“奉旨填詞柳三變”,以畢生精力作詞,並以“白衣卿相”自詡。其詞多描繪城市風光和歌妓生活,尤長於抒寫羈旅行役之情,創作慢詞獨多。鋪敘刻畫,情景交融,語言通俗,音律諧婉,在當時流傳極其廣泛,人稱“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對宋詞的發展有重大影響。 ► 227篇诗文

柳永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