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刑生辭
周文王之苗裔,予元舅之洪胄。
厲操確其不拔。鄉譽着而且就。
妙邦畿而高,蔡雄州問以擢秀。
茂實暢矣,而休名未衍。
其財至貧,其位至賤,而死之日,奔者盈庭。
停予車而在郊,撫靈櫬以增悲。
瞻軨容而想像,曾無覿乎餘暉。
送子兮境垂,永訣兮路歧。
一別兮長訣,盡哀兮告離。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苗裔:後代子孫。
- 元舅:長舅。
- 洪胄:望族的後代。 胄(zhòu)
- 厲操:磨練操守。
- 鄉譽:鄉里的聲譽。
- 邦畿:京城及其附近的地區。
- 雄州:大州。
- 擢秀:出衆,傑出。
- 茂實:盛美的德業。
- 休名:美名。
- 衍:擴展,傳佈。
- 靈櫬:靈柩。 櫬(chèn)
- 軨容:指靈車。 軨(líng)
- 覿:見,相見。 覿(dí)
- 境垂:邊境。垂,通「陲」 。
翻譯
他是周文王的後代子孫,是我長舅的傑出後裔。 砥礪操守堅定而不可動搖。在鄉里聲譽顯著且有所成就。 在京畿之地出類拔萃,在大州之間以出衆之才嶄露頭角。 美好的德業已然興盛,然而美名卻未能廣泛傳揚。 他的財物最爲貧窮,他的地位最爲低賤,但去世之日,前來奔喪的人站滿了庭院。 我停下車在郊外,撫摸着靈柩更加悲傷。 望着靈車竭力想象他的樣子,卻不曾再見他那生前的光輝。 送你送到邊境,從此在岔路口永別。 這一分別就是長久的訣別,我傾盡哀傷然後在此告別離去 。
賞析
這篇《悲刑生辭》是潘岳爲悼念友人而作。開篇點明友人出身名門,突顯其不凡身世。接着強調他堅守操守、聲譽漸起,展現出友人的優秀品質與才能 。「茂實暢矣,而休名未衍」則表達了對其雖有才華德業卻未得廣傳的惋惜。「其財至貧,其位至賤,而死之日,奔者盈庭」通過對比,突出友人雖貧微卻深受衆人敬重。後半部分描述自己在郊外撫柩增悲,想象友人容貌卻不得見,生動表現出悲痛不捨之情。最後的送別之辭「送子兮境垂,永訣兮路歧。一別兮長訣,盡哀兮告離」,簡潔而深沉,將離別的痛苦與對逝者的哀傷推向高潮,展現出潘岳深厚的文學功底和誠摯情感,這使該文充滿了感人至深的藝術力量 。

潘岳
西晉時期文學家,“太康文學”的主要代表。字安仁,又稱潘安。祖籍滎陽郡中牟縣(今屬河南),祖父潘瑾,曾官安平太守,其父潘茈,做過琅琊太守。潘岳少年時就被鄉里稱爲神童,二十多歲就名聲大振。初爲河陽令、轉懷縣令,歷任太子舍人、長安令、著作郎、給事黃門侍郎。史書記載他“性輕躁”,熱衷於官場趨炎附勢,與豪門石崇諂事權貴賈謐,爲謐“二十四友”之首,爲世人所譏。公元300年(永康元年)趙王司馬倫的親信孫秀污衊潘岳和石崇等參與淮南王、齊王作亂,因此被誅,並夷三族。詩賦都很有名。其代表作《悼亡詩》三首,爲紀念亡妻所作,情意深厚真摯;賦也多有名篇,造句工整,用典淺近,對後世有較大影響。明人張簿輯有《潘黃門集》傳世。
► 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