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軼事帖
羲之書始未有奇,殊不勝庾翼、郗愔。迨其末年,乃造其極。嘗以章草荅庾亮,亮以示翼,翼歎服,因與羲之書云:「吾昔有伯英章草書十紙,過江亡失,常痛妙跡永絕,忽見足下答家兄書,煥若神眀,頓還舊觀。」
羲之罷會稽,住蕺山下。一老嫗捉十許六角竹扇出市。王聊問一枚幾錢,云直二十許。右軍取筆書扇,爲五字,嫗大悵惋,云:「舉家朝餐,惟仰於此,何乃書壞?」王云:「但言王右軍書字,索一百。」入市,市人競市去,姥復以十數扇來請書,王笑不荅。
羲之常自書表與穆帝,帝使張翼寫効,一毫不異,題後荅之。羲之初不覺,更詳看,乃嘆曰:「小人幾欲亂真!」
羲之性好鵝,山隂有一道士養好鵝十餘,王清旦乘小船故往,意大願樂。乃告求市易,道士不與,百方譬說不能得。道士乃言性好道,久欲寫河上公《老子》縑素,早辦而無人能書,府君若能自屈,書《道徳經》各兩章,便合羣以奉之。羲之便住半日,爲寫畢,籠鵝而歸。
拼音
序
趙孟頫《王羲之軼事帖》,紙本行書,帖芯24.4×117cm,全卷含題跋26.5×851.2cm,原爲美國顧洛阜舊藏,現藏於紐約大都會博物館。
賞析
《王羲之軼事帖》寫了四則王的軼事,第一則是說王羲之一開始字還不如好友庾翼、郗愔。但王羲之堅持勤學苦練,晚年時書法已經登峯造極,大有東漢草聖張芝的遺風。
第二則就是“竹扇題字”的故事。王羲之爲一個賣扇子的老婆婆在扇面上題了字。老婆婆一開始還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王羲之安慰她說:“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一把扇子可賣100文。”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第三則故事是說,王羲之的書法揚名天下,當時有不少人模仿王字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境界,張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王羲之經常要寫表文上奏給晉穆帝司馬聃,司馬聃吩咐張翼模仿王羲之的表文重寫一份。張翼寫得惟妙惟肖,晉穆帝看了很滿意,在表文後題寫了幾句批文,又令人寄給王羲之,王羲之頭幾次竟然沒發覺。有一次,王羲之爲了揣摩聖意,仔細端詳了晉穆帝寄回的表文,一看字中的筆法有細徽的差異,墨色的神采略顯呆滯,他才發現這不是自己的手跡,是有人造假作弄他。王羲之嘆道:“小人造假,幾可亂真啊!”
第四則是說王羲之愛肥鵝,有一個道士便投其所好,王羲之爲了買下道士飼養的肥鵝,便爲其抄寫了一部《道德經》。

趙孟頫
元湖州人,字子昂,號鬆雪道人。宋宗室。幼聰敏,爲文操筆立就。以父蔭爲真州司戶參軍,宋亡,家居。世祖徵入朝,授兵部郎中,遷集賢直學士。帝欲使與聞中書政事,固辭。每見,必語及治道,多所裨益。累拜翰林學士承旨。卒諡文敏。詩文清邃奇逸,書法兼工篆、隸、行草,自成一家。繪畫亦善山水、竹石、人物、鞍馬、花鳥。有《鬆雪齋文集》。
► 573篇诗文
趙孟頫的其他作品
- 《 次韻剛父即事絕句四首 》 —— [ 元 ] 趙孟頫
- 《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 —— [ 元 ] 趙孟頫
- 《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 —— [ 元 ] 趙孟頫
- 《 寄題真定明遠亭 》 —— [ 元 ] 趙孟頫
- 《 天冠山題詠二十二首 其十九 僊足岩 》 —— [ 元 ] 趙孟頫
- 《 聞角 》 —— [ 元 ] 趙孟頫
- 《 題舜舉小隱圗 》 —— [ 元 ] 趙孟頫
- 《 題耕織圖二十四首奉懿旨撰耕 》 —— [ 元 ] 趙孟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