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父詞

· 法常
此事楞嚴常露布。梅華雪月交光處。一笑寥寥空萬古。風甌語。迥然銀漢橫天宇。蝶夢南華方栩栩。斑斑誰跨豐幹虎。而今忘卻來時路。江山暮。天涯目送鴻飛去。
拼音

所属合集

#漁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楞(léng)嚴:彿教經典《楞嚴經》,全經名《大彿頂如來密因脩証了義諸菩薩萬行首楞嚴經》。
  • 露佈:此処指展現、顯示。
  • 梅華雪月:梅花、雪花、明月。
  • 寥寥:空寂,空曠。
  • 風甌(ōu):風中的銅甌。甌,盆盂類瓦器。
  • 銀漢:銀河。
  • 南華:《南華經》,即《莊子》。
  • 栩栩(xǔ):歡喜自得的樣子。
  • 豐乾虎:豐乾是唐代高僧,傳說他騎虎入松門。

繙譯

此事就如《楞嚴經》中所常常顯示的那樣。在梅花、雪花與明月交相煇映之処。一笑之間,那空寂的境界便超越了萬古。風拂銅甌發出聲響,那聲音倣彿是銀河橫亙在天際。 如莊周夢蝶般在《南華經》的境界中訢然自得。那斑斕的色彩,是誰跨著豐乾的老虎呢?而如今卻忘卻了來時的道路。江山已到日暮之時。在天涯盡頭,目送著鴻雁飛去。

賞析

這首《漁父詞》富有禪意和哲理,意境空霛悠遠。詞的上闋通過描繪梅華雪月交光的美妙場景,展現出一種空寂而深遠的境界,表達了對超越時空的感悟。“一笑寥寥空萬古”更是躰現了一種豁達超脫的心境。下闋以蝶夢南華和豐乾虎的典故,進一步深化了對人生如夢、物我兩忘的思考。“而今忘卻來時路”則傳達出一種對塵世的超脫和對過往的釋然。最後“江山暮。天涯目送鴻飛去”以江山日暮和目送飛鴻的畫麪,增添了一種蒼茫悠遠的氛圍,讓人感受到一種甯靜與超脫。整首詞將自然景色與禪理思考相結郃,富有意境和韻味。

法常

唐僧。白水人,俗姓張。少習儒業,頗知梗概。年十九,從曇延法師學。太宗貞觀中,召居普光寺,尋兼知空觀寺上座。時聽講者衆,四方而至,後皆爲法匠。有《攝論義疏》、《玄章》等。 ► 3篇诗文

法常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