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韓魏公黃州詩後
註釋
- 韓魏公:指韓琦,北宋政治家、名將,封魏國公。
- 清遠:清曠高遠。
- 土風:地方風俗。
- 厚善:淳厚善良。
- 閭巷:里巷,借指民間。
- 王元之:即王禹偁(chēng),北宋文學家。
- 蘄(qí)州:地名。
- 家艱:家中有艱難的事,這裏指守喪。
- 宿昔之契:往日的情誼。
- 奉議郎:文散官名。
- 公素:人名。
翻譯
黃州的山水清曠高遠,地方風俗淳厚善良,這裏的百姓沒有太多的奢求也不相互爭鬥,這裏的士人安靜且有文采,質樸卻不鄙陋。即使是里巷中的普通百姓,也知道尊重和愛戴賢能之人,會說:「我們州雖然偏遠狹小,但王禹偁、韓琦,曾在這裏居住過。」並以此向四方之人誇耀。王禹偁從黃州遷到蘄州,在蘄州去世,但世人提起王禹偁,必定會說黃州,而黃州人也會說「我們的王禹偁」。韓琦離開黃州四十多年了,而黃州人思念他從未忘記,以至於爲此寫詩。那賢人君子,是天下用來留給百姓的,是天下所共有的,而黃州人卻獨自把他們當作榮耀,難道是黃州人尊崇道德喜愛道義,與其他地方特別不同嗎?還是韓琦和王禹偁與黃州的人民,有着往日的情誼,這不可知曉。王禹偁作爲郡守,對百姓有恩德,百姓懷念他而不忘記是當然的。韓琦是因爲家中有喪事,跟從他哥哥居住罷了,百姓怎麼能自己知道這些呢?《詩經》說:「有文采的君子,如同金錫,如同圭璧。」金錫圭璧在哪裏,瓦片石頭草木都能被它的光芒澤被,何必一定要被使用呢?奉議郎孫賁字公素,是黃州人,而客居他鄉。韓琦對他了解很深,大概是所說的教授書記之類的人。而我蘇軾也是韓琦的門人,被貶謫居住在黃州五年,整治東坡,建造雪堂,大概將要在這裏終老,那也算是黃州人了。於是一起臨摹韓琦的詩並刻在石頭上,來作爲黃州人無窮無盡的思念。而我們兩個人,也或許可以藉此而不忘記吧?元豐七年十月二十六日,汝州團練副使蘇軾記。
賞析
這篇文章先對黃州的山水、民風、人民對賢人的尊崇進行了描述,突出了黃州獨特的魅力。接着提到王禹偁和韓琦在黃州的經歷以及黃州人對他們的懷念之情,通過對比展現出黃州百姓對賢德之人的敬仰之深。蘇軾感慨賢人君子是天下共有,而黃州人的這份特殊情感令人思考。文章表達了黃州人對韓琦的尊重、懷念以及蘇軾對韓琦的敬意,也體現了蘇軾對黃州的特殊情感和在此地生活的感悟。全文文筆流暢自然,情感真摯深沉。

蘇軾
蘇軾的其他作品
- 《 次韻子由岐下詩,並引其一北亭 》 —— [ 宋 ] 蘇軾
- 《 虔州呂倚承事,年八十三,讀書作詩不已,好收古今帖,貧甚,至食不足 》 —— [ 宋 ] 蘇軾
- 《 予昔作《壺中九華》詩,其後八年,復過湖口,則石已爲好事者取去,乃和前韻以自解雲 》 —— [ 宋 ] 蘇軾
- 《 南歌子 · 雨暗初疑夜 》 —— [ 宋 ] 蘇軾
- 《 桃源憶故人 》 —— [ 宋 ] 蘇軾
- 《 次韻米黻二王書跋尾二首 》 —— [ 宋 ] 蘇軾
- 《 雷州八首 》 —— [ 宋 ] 蘇軾
- 《 孫莘老寄墨四首 》 —— [ 宋 ] 蘇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