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這是一首秋景詞,詞人以其獨特的方式,細膩委婉又具體形象地傳達出一種特色鮮明的陰柔之美。
「湖上風來」句起語不俗,避開俗套。秋高氣爽,常見風平波靜,而一旦朔風初起,便會吹起悠遠的水波,宣告著深秋到了,所以説「秋己暮」。而一句「紅稀香少」,更通過自然界色彩和氣味的變化,進一步點染了深秋的景觀。大自然總是宜人的,深秋季節卻別有滋味,在這裏,作者不説人們如何的喜愛山水,倒説「水光山色與人親」,將大自然人情化、感情化了。正是這「與人親」,方換得人與景親,也纔能眞的領略到大自然的水光山色中的景物美,所以,作者所説的「説不盡、無窮好」言之有根,是從心田深處發出的眞誠的贊頌之語。
下闋雖然仍是對秋景色的繼續描繪,但卻不是簡單的重複。蓮實葉老、露洗蘋草,都標示著深秋的時令,人所共見,卻易於忽略,一經作者點染,便覺秋意襲人。而在沙灘上勾頭縮頸睡眠的鷗鷺等水鳥,對於早早歸去的人們頭也不回,似乎以此表示了它們的不滿。在這裏,鷗鷺也人格化了,與上闋的山水的感情化似是同樣手法,但卻一反上闋的山水「與人親」,而爲鷗鷺對人恨,這一親一恨之間就帶給讀者以清新多樣之感,且通過人們在郊外的不能久畱,更深一層地透露出深秋的到來。
這首詞造景清新別致,描寫淚細密傳神,巧妙地運用擬人化手法,寫出了物我交融的深秋美意,耐人尋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浩渺(hào miǎo):形容水面遼闊,無邊無際。
- 暮:這裏指秋末。
- 紅稀香少:紅,指代荷花;稀,稀少;香少,指香氣變淡變少,描繪出荷花凋零、香氣消散的秋末景象。
- 蘋(pín)花:一種水生植物開的花。
- 汀(tīng)草:水邊的小草。
翻譯
湖面上吹起微風,水波遼闊茫茫蕩蕩。秋天已經到了末尾,荷花稀少,香氣也漸漸消散。湖水的波光和山的景色顯得和人那麼親近,蘊含着說不完、道不盡的美妙。 蓮子已經成熟,荷葉卻日漸老去。清冷的露珠洗刷着水中的蘋花和岸邊的青草。沙灘上棲息的鷗鷺,連頭都不回一下,好像也在嗔怪人們過早地回去。
賞析
這首詞描繪了一幅清新優美的秋日湖光山色圖。上闋以描繪湖水開篇, 「湖上風來波浩渺」 爲全詞營造出開闊遼遠的氛圍,緊接着點明時節,用 「紅稀香少」 描繪出秋末荷花凋零的景色,而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則筆鋒一轉,詩人把自然山水擬人化,生動地表達出詩人對眼前美景的深深喜愛。下闋着重描寫湖邊的植物和動物, 「蓮子已成荷葉老」 延續了時間的脈絡, 「清露洗、蘋花汀草」 進一步渲染出秋景的清新與靜謐。最後 「眠沙鷗鷺不回頭,似也恨、人歸早」 這一擬人化的描寫極爲巧妙,將鷗鷺人格化,借它們的「恨」寫出詩人自己對美好景色的流連忘返,詞人融情於景,情景交融,通過對自然景色細緻入微的描寫,委婉含蓄地傳達出內心細膩的情感,給人以餘韻悠長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