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桑子 · 年年纔到花時候

年年纔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不肯開晴,誤卻尋花陌上人。 今朝報道天晴也,花已成塵。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
拼音

所属合集

#採桑子

注釋

成旬:一作“經旬”,即連續下雨十來天。 “做春”句:是說當初還不如不要做春。

賞析

“年年纔到花時候,風雨成旬”,作者本來要寫這年尋花被誤,可是一開始用的是一個含量更大的句子,這樣子不僅能罩得住全篇,而且使題旨得到更廣泛的擴充。“不肯開晴”語意和“風雨成旬”略同。不過這不是多餘的重複,因爲如果只是“風雨成旬”,那麼那些癡情的惜花者也許會想:總該有一刻的天晴吧,只要乘這個機會看上一眼春花,也就不枉度此春!看那“誤卻尋花陌上人”的人或者就是這麼想的。不然他明知“風雨成旬”,爲什麼還要尋花陌上呢?而正是因爲有了“不肯開晴”,“誤卻”二字才更見份量。 但是,詞篇也不是順着一個方向發展下去的。過片的“今朝報道天晴也”就忽如絕路逢生,然而緊接着又一個轉折:“花已成塵”!上片說“誤卻”,總還是誤了當日仍有下一日的希望。而此時一個“塵”字已經把花事說到了頭,因此對尋花人來說,剩下的便只有懊喪與絕望。“寄語花神,何似當初莫做春”是作者的怨懟語,也是癡想。這種癡,正說明了他的情深;而這種至情寄託着作者對社會人生的感喟,詞中埋怨花開不得其時,也蘊含了作者生不逢時,懷才不遇的感慨。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成旬:滿十天。旬,十天。

繙譯

年年都是剛剛到花開的時節,就遭遇風雨持續了十天。縂是不肯放晴,耽誤了在小路上尋花的人。今天早晨傳來消息說天晴了,而花卻已經變成了塵土。寄語花神,爲什麽不像儅初就不做春天呢。

賞析

這首詞先寫年年到花開時就遭遇風雨,使得賞花之人受影響,躰現出一種失落之情。後寫終於等到天晴,可花卻已化爲塵土,更是令人惋惜和無奈,最後對花神發出埋怨之語。全詞語言質樸自然,生動地表達了麪對花開花落的複襍情感,既有對春天風雨的抱怨,又有對美好消逝的遺憾。

無名氏

宋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14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