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題悟空上人院

三伏閉門披一衲,兼無松竹蔭房廊。 安禪不必須山水,滅得心中火自涼。
拼音 分享图 朗读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三伏: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統稱,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
  • 披一衲(nà):身披一件僧衣。「衲」,僧衣,多以碎布補綴而成,也指僧人。
  • 安禪:佛教語,指靜坐入定,俗稱打坐。

翻譯

在三伏天酷熱的時候,關上房門,身披一件僧衣,居住之處就連松竹都沒有,無法在房廊邊投下蔭涼。參禪靜修不一定要倚靠山水佳境,只要能夠滅掉心中的燥熱之火,內心自然就會感到清涼。

賞析

這首詩意境獨特且富有深刻的禪意。開篇描繪了悟空上人居住環境的簡陋清苦,在炎熱的三伏天,既沒有松竹帶來的蔭涼,也缺乏自然美景環繞,暗示出修行環境並非優越。然而筆鋒一轉,詩人指出安禪並不取決於外在的山水條件,核心在於內心的修行。「滅得心中火自涼」一句堪稱點睛之筆,闡釋出只要能夠去除內心的煩躁、慾望等「心火」,無論身處何地,都能擁有清涼寧靜的心境。整首詩以夏日環境爲切入點,借景入理,由外而內,深入淺出地傳達了一種超脫外在束縛,向內求靜、追求精神解脫的禪學智慧,充滿了哲理韻味,給人以心靈的啓迪。

杜荀鶴

杜荀鶴

杜荀鶴,字彥之,號九華山人,池州石埭(今石臺縣貢溪鄉杜村)人。晚唐詩人。相傳爲杜牧已出之妾所生,排行第十五,故稱杜十五。幼好學。四十六歲才中進士。五代梁太祖(朱溫)時,授員外郎、知制誥;最後任翰林學士,僅五日而卒,恃強胡爲。工於詩,有“風暖鳥聲碎,日高光鼎重”之句。天佑初卒。著有《唐風集》三卷,顧云爲之序,“其壯語大言,則決起逸發,可以左攬工部袂,右拍翰林肩。”。嚴羽《滄浪詩話·詩體》列有“杜荀鶴體”。 ► 3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