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沃洲山:沃洲山在浙江新昌東三十五裡,上有放鶴峰、養馬坡,相傳爲晉代名僧支遁放鶴、養馬之地。
- 鬢(bìn)毛:額角邊靠近耳朵的頭發。
繙譯
在沃洲山裡有位苦心之人,十五年來很少安睡。詩句大多是在閑適的夜晚獲得,兩鬢的頭發最終因爲半是憂愁而新添了白絲。紛紛掉落的灰燼看著快燃盡了,清晰的打更聲聽起來越來越頻繁。家在江南卻斷了音信,衹能憑借歸鄕之夢離去卻沒有緣由。
賞析
這首詩圍繞著詩人的“不睡”展開,描繪出一種孤獨、愁苦的狀態。“沃洲山裡苦心人,十五年來少睡身”點明了詩人身処沃洲山,多年來睡眠甚少,躰現其內心的憂苦。“詩句每多閑夜得”顯示出詩人的創作往往在夜晚,暗示了其思緒在夜晚更爲活躍。“鬢毛終爲半愁新”則通過頭發的變化來反映憂愁的影響。“紛紛落燼看將久,歷歷寒更聽轉頻”通過對環境的細致描寫,如灰燼的飄落和頻繁的更聲,進一步營造出靜謐而寂寥的氛圍。最後“家寄江南斷音信,一憑歸夢去無因”表達了不得歸家的無奈和深深的思鄕之情。整首詩意境深沉,通過對各種細節的刻畫,傳達出詩人內心的愁緒和孤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