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龍興寺閣

閣道乘空出,披軒遠目開。 逶迤見江勢,客至屢緣回。 茲郡何填委,遙山復幾哉。 蒼蒼皆草木,處處盡樓臺。 驟雨一陽散,行舟四海來。 鳥歸餘興遠,周覽更裴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逶迤:形容道路、山脈、河流等蜿蜒曲折的樣子。
  • 填委:紛集,堆積。

翻譯

樓閣的通道凌空伸出,推開窗戶,高遠的目光得以展開。蜿蜒曲折地看到江水的態勢,客人到來屢次沿着邊緣迂迴。這個郡城是多麼的紛集,遠處的山巒又有多少呢。一片蒼翠都是草木,處處都是亭臺樓閣。急驟的雨一旦停下陽光就散開了,行駛的船隻從四海而來。鳥兒歸巢後餘下的興致還很深遠,四處觀覽更加徘徊不願離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登上龍興寺閣後的所見所感。詩中通過對閣道、江勢、郡城、山巒、草木、樓臺以及雨後天晴、船隻往來、鳥歸等景象的描寫,展現出一幅壯闊而又充滿生機的畫面。詩人以細膩的筆觸勾勒出景物的特點,如「逶迤見江勢」生動地表現出江水的蜿蜒形態。整體意境開闊,有一種悠遠之美,在寫景的同時也體現了詩人閒適的心境和對自然、人世的思索。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