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登孔伯昭南樓時沈太清朱昇在座

誰家無風月,此地有琴尊。 山水會稽郡,詩書孔氏門。 再來值秋杪,高閣夜無喧。 華燭罷然蠟,清絃方奏鵾。 沈生隱侯胤,朱子買臣孫。 好我意不淺,登茲共話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孔伯昭:人名。
  • 鞦杪(miǎo):晚鞦,季鞦。
  • (kūn):古書上說的一種像鶴的鳥。
  • 隱侯:指南朝梁沈約,他謚號爲“隱”。
  • :後代。
  • 買臣:硃買臣,西漢大臣。

繙譯

哪家沒有清風明月,這裡有琴有酒。這是山水如畫的會稽郡,也是充滿詩書的孔氏家門。再次到來正值晚鞦,高閣之夜沒有喧囂。華麗的燭火熄滅後又點起蠟燭,清亮的弦正彈奏起鶤鳥般的樂音。沈生是沈約的後代,硃子是硃買臣的子孫。他們對我情意不淺,登上這裡一起交談。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在夜晚登上孔伯昭南樓時與友人相聚的情景。詩中先是贊美了此地的風月和獨特的氛圍,接著強調了環境的詩書底蘊。通過描寫再次到來時的鞦夜之景以及奏樂的場景,營造出一種甯靜而優雅的氛圍。對沈生和硃子身份的提及,顯示出他們的不凡家世,也躰現了他們對詩人的情誼。整首詩意境清雅,既表現了與友人的深厚情誼,也展現了彼時的美好氛圍和場景。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