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長安主人壁

久廢南山田,叨陪東閣賢。 欲隨平子去,猶未獻甘泉。 枕籍琴書滿,褰帷遠岫連。 我來如昨日,庭樹忽鳴蟬。 促織驚寒女,秋風感長年。 授衣當九月,無褐竟誰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叨陪(tāo péi)**:謙辭,忝陪末座的意思,指慚愧地陪伴。
  • **東閣賢:東閣是招待賢才的地方,這裏指代有才能、地位高的人。
  • **平子:東漢文學家張衡,字平子,這裏借指歸隱。
  • **獻甘泉:指入朝向皇帝進獻文章謀求官職。漢武帝曾令司馬相如作《甘泉賦》。
  • **枕籍:縱橫交錯地躺在一起,文中指琴書雜亂放置。
  • **褰帷(qiān wéi)**:掀起帷幕。
  • **遠岫:遠處的山巒。
  • **促織:蟋蟀。
  • **寒女:貧寒的女子。
  • **授衣:古時九月製備寒衣,叫授衣。
  • **(hè)**:粗布衣服。

翻譯

長久以來荒廢了南山的田園,慚愧地與賢能之士相伴。想要追隨張衡那樣歸隱,卻還沒有向朝廷進獻文章謀得官職。室內琴和書雜亂地擺放滿滿一片 ,掀起帷幕遠處的山巒連綿不斷。我來到這裏彷彿還是昨天,庭院樹上忽然傳來陣陣蟬鳴。蟋蟀的叫聲驚擾了貧寒的女子,秋風也引發了歲月流逝的感慨。九月到了該製備寒衣的時候,沒有粗布衣服穿又有誰會可憐我呢。

賞析

這首詩中孟浩然抒發了自己久滯長安,渴望出仕卻不得,又念及歸隱的矛盾心情。開篇點明長久離開田園,陪侍賢才卻未得所願。「欲隨平子去,猶未獻甘泉」體現內心出仕與歸隱間的糾結掙扎。「枕籍琴書滿,褰帷遠岫連」描繪出當下生活環境及窗外景色,暗示其心境的寧靜中夾雜着一絲不安。「我來如昨日,庭樹忽鳴蟬」以時光飛逝之感,烘托出歲月匆匆、一事無成的惆悵。「促織驚寒女,秋風感長年」借景抒情,借節令變換引發對身世的感懷。最後「授衣當九月,無褐竟誰憐」直白道出自己生活的困窘和無人憐惜的悲苦。整首詩情感真摯,情景交融,以樸實的語句將內心複雜情緒刻畫得深刻入微,展現出孟浩然羈旅求仕中的苦悶與無奈 。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唐代詩人,孟子第33代。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年四十遊京師,唐玄宗詔詠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語,玄宗謂:“卿自不求仕,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因放還未仕,後隱居鹿門山,著詩二百餘首。孟浩然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爲“王孟”。 ► 26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