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清音:清越的聲音,這裏指鶴鳴。
- **愁思立寒蒲:帶着憂愁的思緒站在寒蒲(蒲草)旁邊 **。
- 丹頂:鶴頭頂的紅色部分。
- 西施頰:像西施那樣美麗的臉頰,形容鶴丹頂豔麗。
- 霜毛:白色如霜的羽毛。
- 四皓須:四皓是秦末漢初的四位隱士,須指鬍鬚,這裏把鶴白色的羽毛比作四皓的鬍鬚。
- 碧雲行止躁: 這句意思是鶴在碧雲間飛行,不同於它物的浮躁。 行止:行動、舉動。
- 白鷺性靈粗:意思是與鶴相比,白鷺的性格趣味比較粗疏。 性靈:人的性情。這裏指動物的性情特點。
- 弔影:對着身影自憐,形容孤獨。
翻譯
清晨,鶴用清越的鳴聲迎接那初升的曉月,它滿懷愁緒孤單地站立在寒蒲邊上。那紅色的頭頂就好像是西施豔麗的臉頰,白色如霜的羽毛猶如四皓那長長的鬍鬚。在碧空中飛行,鶴的舉止從容不躁,不像一些鳥兒那般浮躁;和白鷺相比,鶴的性情更爲優雅細膩,而白鷺顯得粗糙。一整天,鶴都沒有同伴相陪,只能在溪邊獨自對着自己的影子,孤獨寂寥。
賞析
這首詩借鶴自喻,展現出杜牧對鶴這一形象所承載品格的讚美與嚮往。開篇「清音迎曉月,愁思立寒蒲」,一幅清晨寂寥之景撲面而來,鶴孤獨清冷又高雅的形象躍然紙上,「愁思」二字賦予鶴以人的情感,使之更具人格化色彩。
對鶴外形的描寫 「丹頂西施頰,霜毛四皓須」,詩人用形象的比喻,以「西施頰」「四皓須」分別描繪鶴頂與鶴羽,盡顯鶴的美麗與高雅氣質。
「碧雲行止躁,白鷺性靈粗」通過與「碧雲間」其他飛鳥、白鷺對比,突出鶴舉止從容、性情高雅。「躁」與「粗」對照出鶴品德、氣質的出類拔萃。
結句「終日無羣伴,溪邊弔影孤」,進一步強調鶴的孤獨處境,這實際上也是詩人內心的寫照。體現出杜牧在追求自己高尚的精神世界中難覓知音的孤寂,全詩將鶴的神態、品質刻畫得淋漓盡致,又寄寓詩人自身情懷,物我合一,境界深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