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洛中:指洛陽。
- 平泉:李德裕的別墅平泉莊。
- **方外:世俗之外。
- **高柳下逸:像高柳之下閒適的隱逸之人。高柳,地名;逸,隱逸之士。
- **竹林閒:源自「竹林七賢」,借指閒適清幽的狀態 。
- **東里:春秋時鄭國大夫子產居住的地方,後常用來借指傑出人才居住之處。此處表示自己才能比不上居住在東里那樣的賢才。
- **北山:典故「北山移文」,這裏暗示自己不如隱居者那樣純粹。
- **徑荒:小路荒蕪。
- **鴟夷子:即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後,棄官乘舟泛於五湖,變姓名爲鴟夷子皮(chī yí zǐ pí )。這裏指那種超脫世俗,悠遊自在的處世狀態。
翻譯
我並非像高柳下那些閒適隱逸的人,只是偏愛如「竹林七賢」般的悠閒自在。 我的才能比不上居住在東里的賢士,愚蠢的我選擇留在北山。 荒徑寒冷無人打掃,大門即便在白晝也常常緊閉。 我終究比不上鴟夷子范蠡啊,他能悠然暢遊在煙水之間。
賞析
這首詩充滿了詩人的謙遜與感慨。開篇表明自己並非真正如傳統隱逸高士那般超凡脫俗,只是喜愛閒適的生活。用「東里」「北山」的典故,一方面感嘆自身才能有限,比不上賢才;另一方面暗示自己的隱世也並非十分純粹,帶有自嘲意味。 「徑荒寒未掃,門設晝長關」描繪出居所的清冷荒蕪,襯托出一種孤寂、隱居的氛圍。最後以「不及鴟夷子」作結,流露出對范蠡那種從容灑脫、逍遙於江湖間的生活的嚮往,也從側面反映出詩人面對塵世複雜的心境和對出世境界的追求,展現出李德裕內心深處在仕途與歸隱之間的悵惘和不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