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 · 梅
欺寒衝暖,佔早爭春,江梅已破南枝。向晚陰凝,偏宜映月臨池。天然瑩肌秀骨,笑等閒、桃李芳菲。勞夢想,似玉人羞懶,弄粉妝遲。
長記行歌聲斷,猶堪恨,無情塞管頻吹。寄遠丁寧,折贈隴首相思。前村夜來雪裏,殢東君、須索饒伊。爛漫也,算百花、猶自未知。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欺寒衝暖:冒着寒冷和溫暖的天氣。欺:這裏有「不顧」之意;衝:頂着、迎着。
- 向晚:傍晚。
- 陰凝:寒氣凝結。
- 天然瑩肌秀骨:天生肌膚瑩潤、骨骼秀挺。 瑩(yíng) :光潔、透明。
- 笑等閒:對某事看得很平常,這裏指梅花不把桃李盛開當回事 。
- 勞夢想:讓人勞神地夢想。
- 玉人:容貌美麗的人,這裏用來形容梅花。
- 弄粉妝遲:好像美人懶得梳理妝容。 弄粉:指梳妝打扮。
- 塞管:即羌笛之類吹奏樂器,這裏指其吹奏出的曲子常帶有幽怨。
- 寄遠丁寧:殷切地囑託把某物寄給遠方的人 。丁寧:同「叮嚀」,再三囑咐。
- 折贈隴首:用陸凱折梅贈范曄的典故,代指傳遞相思。
- 殢(tì):滯留、糾纏,這裏指挽留。
- 東君:司春之神。
- 須索饒伊:一定要饒過她(梅花),意思是讓春天多給梅花一些時光。
翻譯
梅花不顧寒冷,頂着溫暖的氣息,早早地搶佔春光,在江南枝頭率先綻放。傍晚時分,寒氣凝聚,它最適宜映照着月光,臨靠着池塘。梅花天生肌膚晶瑩、骨骼秀挺,它對桃李的芬芳豔麗不屑一顧。它讓人心生夢幻,宛如嬌羞慵懶的美人,梳妝打扮總是遲遲。 常常記起那行歌聲停止的場景,心中仍滿是遺憾,那無情的羌笛頻繁吹奏着令人憂愁的曲子。戀人們殷切叮囑遠方的人,折下梅花寄託相思之情。前村昨夜落了一場大雪,(梅花綻放)纏綿着司春之神,懇請它多給梅花一些綻放的時光。梅花盛開得如此爛漫,可這時候百花恐怕還渾然不知呢 。
賞析
這首詞是宋徽宗趙佶的作品,詞圍繞梅花展開描寫。上闋以細膩筆觸刻畫梅花不畏寒、敢爭春的特性,用 「天然瑩肌秀骨」 等句稱讚梅花天生麗質,又將其比作慵懶的美人,賦予梅花獨特的神韻 。下闋由梅花引發的情感,既有對昔日歌聲中斷的遺憾,又運用典故表達對遠方人的思念,以「殢東君、須索饒伊」等句,借東君襯托梅花的可貴與爛漫。整首詞將梅花的形象與作者的情感緊密融合,詞風委婉,意境優美,展現出梅花獨特的魅力以及作者細膩的內心世界。

趙佶
宋朝第八位皇帝,少有之藝術天才與全才,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宋哲宗即位,封遂寧郡王。紹圣三年(西元一〇九六年)封端王。元符三年(西元一一〇〇年)正月,宋哲宗病逝時無子,向皇后於同月立其爲帝。次年,改元「建中靖國」。以蔡京主國事,定司馬光、蘇軾等百餘人爲奸黨,皆予貶謫。崇奉道教,大興道觀,自稱「教主道君皇帝」。又窮極土木,采尋民間奇花異石,稱「花石綱」。遣使浮海,約金攻遼,以奪回燕雲之地。宣和七年(西元一一二五年),金兵滅遼後南下。懼而傳位宋欽宗,自稱「教主道君太上皇帝」。宋欽宗靖康二年(西元一一二七年),父子俱爲金人所虜北行。宋高宗紹興五年(西元一一三五年),死於五國城(今黑龍江一带),終年五十四歲。紹興七年(西元一一三七年),凶問至江南,謚聖文仁德顯孝皇帝,廟號徽宗。後葬於都城紹興永佑陵(今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東南三十五里處)。在位二十六年,建元建中靖國、崇寧、大觀、政和、重和、宣和。徽宗工書擅畫能詩詞,自創「瘦金體」書法,著作大多已散佚。有《千字文卷》,《芙蓉錦雞》、《宣和御制宮詞》三卷等存世。後世評徽宗「諸事皆能,獨不能爲君耳!」事見《宋史·徽宗紀》。
► 455篇诗文
趙佶的其他作品
相关推荐
- 《 聲聲慢 》 —— [ 宋 ] 曹組
- 《 聲聲慢 》 —— [ 宋 ] 奚㵄
- 《 聲聲慢 · 壽魏方泉 》 —— [ 宋 ] 吳文英
- 《 聲聲慢 · 其三寄葉書隱 》 —— [ 宋 ] 張炎
- 《 聲聲慢 · 其二友人以梅、蘭、瑞香、水仙供客,曰四香,分韻得風字 》 —— [ 宋 ] 吳文英
- 《 聲聲慢 · 滁州旅次登奠枕樓作,和李清宇韻 》 —— [ 宋 ] 辛棄疾
- 《 聲聲慢 》 —— [ 宋 ] 王沂孫
- 《 聲聲慢 · 都下與沈堯道同賦別本作北遊答曾心傳惠詩 》 —— [ 宋 ] 張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