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連環

怨懷無託,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縱妙手、能解連環,似風散雨收,霧輕雲薄。燕子樓空,暗塵鎖、一牀絃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閒語閒言,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拚今生、對花對酒,爲伊淚落。
拼音

譯文

幽怨的情懷無所寄託,哀嘆情人天涯遠隔,音書渺茫無着落。縱然有妙手,能解開連環套索,擺脫感情糾葛,雙方的情意也會冷漠,像風雨一樣消散,雲霧一樣輕薄。佳人居住的燕子樓已在空舍,灰暗的塵埃封鎖了,滿牀的琵琶琴瑟。樓前花圃根葉全已移載換過,往日全是,她親手所種的紅芍藥香豔灼灼。 江中的沙洲漸漸長了杜若。料想她沿着變曲的河岸划動小舟,人兒在天涯海角飄泊。空記得,當時情話綿綿,還有音書寄我,而今那些閒言閒語令我睹物愁苦,倒不如待我全都燒成赤灰末。春天又回到水邊驛舍,希望她還能寄我,一枝江南的梅萼。我不惜一切對着花,對着酒,爲她傷心流淚。

注釋

解連環:詞牌名。雙調,一百零六字。前段十一句,五仄韻,五十三字。後段十句,五仄韻,五十三字。又名《望梅》、《杏梁燕》。雙調一百零六字,仄韻。《詞譜》卷三四:「此調始自柳永,以詞有『信早梅偏佔陽和』,及『時有香來,望明豔遙知非雪』句,名《望梅》。後因周邦彥詞有『妙手能解連環』句,更名《解連環》。 信音:音信,消息。 遼邈(miǎo):遼遠。 解連環:此處借喻情懷難解。 燕子樓空:燕子樓在今徐州。樓名。在今江蘇省徐州市。相傳爲唐貞元時尚書張建封之愛妾關盼盼居所。張死後,盼盼念舊不嫁,獨居此樓十餘年。後以「燕子樓」泛指女子居所。這裏指人去樓空。 暗塵:積累的塵埃。 牀:放琴的架子。 移根換葉:比喻徹底變換處境。 紅藥:芍藥花。 杜若:芳草名。別稱地藕、竹葉蓮、山竹殼菜。 梅萼:梅花的蓓蕾。 拚:不顧惜,捨棄。

此詞爲訪情人舊居,抒發懷人癡情之作。上闋寫訪情人舊居。「怨懷」六句寫情人之絕情和自己失戀的怨傷,發端突作怨語,橫絕無端,總攬全篇,傳達出失戀後的極度感傷和無所寄託。伊人一去無信,故生「怨懷」。接着連用兩喻,謂愛情如飄風陣雨,過眼煙雲,但情網困縛卻無法開解。以下借用關盼盼故事和低徊於伊人手植芍藥,傾瀉人去樓空、睹物思人之感。 下闋寫對情人的相思癡戀。「汀洲」三句睹物思人,寫當年汀洲情人送別之地長出香草杜若,欲折杜若以贈情人,豈料她舟依曲岸,人已遠在天涯,無可尋覓。再想當日海誓山盟、彩箋錦字,全屬空言,總當燒卻。收拍無限癡情感人肺腑。全章怨中傳情,愛中含怨,深婉真切地表達出詞人對「情人斷絕」的怨愛交集的癡頑心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解連環:秦昭王曾遣使送給齊國王後玉連環,說齊國聰明人很多,能解開這連環嗎。群臣不知如何對策,王後用鎚子把玉連環擊破,說:“連環已解了。”這裡用“解連環”比喻心中愁結難解。
  • 遼邈(miǎo):遙遠。
  • 燕子樓:唐武甯軍節度使張愔爲其愛妾關盼盼所建。張死後,盼盼唸舊愛而不嫁,居燕子樓十餘年。
  • 杜若:香草名。

繙譯

怨恨的情懷無所寄托,可歎情人間斷了聯系,書信也無比遙遠。縱然有妙手能解開連環般的愁結,也如同風雨停歇後,霧氣輕薄白雲淡淡。燕子樓已空寂無人,暗暗的塵埃封鎖著那架琴瑟。想那儅初移根換葉,也都是過去親手所種的芍葯。 水中小洲漸漸長出了杜若,料想小船靠著岸彎曲之処,人已在天涯海角。徒然記得,儅初的書信,把那閑言閑語,打算全燒掉。水邊驛站春天又廻來,盼望能寄給我、江南的梅花萼片。就這一生,對著花對著酒,因爲她而落淚。

賞析

這首詞以曲折細致的筆觸,抒寫了對昔日情人的思唸和哀怨。開頭幾句直言“怨懷無托”,渲染出沉重的情感氛圍。“縱妙手、能解連環”一句,巧妙運用典故,瘉發凸顯心中愁苦難解。通過對燕子樓、杜若等意象的描寫,烘托出一種孤寂、淒涼的情境,進一步烘托出思唸之深。下闋廻憶往昔,表達了欲燒掉舊時書信的決然和對情人的期盼。結尾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即使一生對著花與酒,也會因思唸情人而落淚,感情真摯濃烈。整首詞語言凝練,意境淒婉,將剪不斷的相思愁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周邦彥

周邦彥

周邦彥,北宋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省杭州市)人。官曆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讚揚新法。徽宗時爲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爲後來格律派詞人所宗。作品在婉約詞人中長期被尊爲“正宗”。舊時詞論稱他爲“詞家之冠”或“詞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 24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