荼蘼二首

· 劉敞
明紅暗紫競芬菲,送盡東風不自知。 佔得餘香慰愁眼,百芳無得似荼蘼。
拼音

所属合集

#荼蘼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 荼蘼(tú mí) **:一種植物,薔薇科。通常在春末夏初開花,是最晚開花的植物之一 。
  • 芬菲:花草茂盛,香氣濃郁。
  • 餘香:殘留的香氣。「餘」同「餘」,殘餘的意思 。

翻譯

那或鮮明豔麗或暗暗發紫的花兒們,爭奇鬥豔,盡情展現着芬芳。不知不覺中,東風已經被它們送離,悄然遠去。荼蘼花佔有着殘留的一絲花香,慰藉着滿含憂愁的眼睛,世間百花中沒有哪一種能像荼蘼這般。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衆多花卉以及荼蘼的描寫,營造出了一種獨特的氛圍。詩的開篇「明紅暗紫競芬菲」描繪出春花爭豔的絢爛場景,萬紫千紅的花朵在東風中綻放芬芳,展現出大自然春日的生機與活力。 「送盡東風不自知」則巧妙地表現時光的悄然流逝,花朵們在爭奇鬥豔中不自覺地送走了東風,暗示着春花花期的短暫。

後兩句重點寫荼蘼,「佔得餘香慰愁眼」,在百花爭豔之後,荼蘼憑藉殘留的香氣,似乎有一種寧靜和從容,它好像懂得慰藉人們面對美好逝去的憂愁。 「百芳無得似荼蘼」則將荼蘼置於獨特地位,強調它不同於其他百花,給人一種遺世獨立的感覺,在繁華漸逝之後,顯出別樣韻味,表達出詩人對荼蘼花獨特的欣賞以及對時光流轉、美好易逝的淡淡的惆悵之感 。

劉敞

劉敞

宋臨江軍新喻人,字原父,號公是。仁宗慶曆六年進士。歷吏部南曹、知制誥。奉使契丹,熟知其山川地理,契丹人稱服。出知揚州,徙鄆州兼京東西路安撫使,旋召爲糾察在京刑獄及修玉牒,諫阻仁宗受羣臣所上尊號。以言事與臺諫相忤,出知永興軍,歲餘因病召還。復求外,官終判南京御史臺。學問博洽,長於《春秋》學,不拘傳注,開宋人評議漢儒先聲。有《春權權衡》、《七經小傳》、《公是集》等,又與弟劉放、子劉奉世合著《漢書標註》。 ► 17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