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庵夢憶 · 卷三 · 天鏡園

· 張岱
天鏡園浴鳧堂,高槐深竹,樾暗千層,坐對蘭蕩,一泓漾之,水木明瑟,魚鳥藻荇,類若乘空。余讀書其中,撲面臨頭,受用一綠,幽窗開卷,字俱碧鮮。每歲春老,破塘筍必道此。輕舠飛出,牙人擇頂大筍一株擲水面,呼園中人曰:“撈筍!”鼓枻飛去。園丁劃小舟拾之,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煮食之,無可名言,但有慚愧。
拼音

所属合集

#陶庵夢憶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樾(yuè):樹蔭。
  • 蘭蕩:湖名。
  • 泓(hóng):水深而廣,這裏指湖水。
  • 明瑟:明媚潔淨。
  • 類若:好像。
  • 春老:暮春時節。
  • 破塘:地名,在今浙江紹興,以產筍聞名。
  • 舠(dāo):小船。
  • 牙人:舊時介紹買賣的經紀人。
  • 鼓枻(yì):划槳。

翻譯

天鏡園的浴鳧堂,那裏有高大的槐樹和茂密的竹林,層層疊疊的樹蔭濃綠暗沉。坐在堂中,正對着蘭蕩湖,一汪清澈的湖水盪漾着,湖水和樹木顯得明媚潔淨 ,游魚、飛鳥、水藻、荇菜,都好像在空中游動一般。我在堂中讀書,滿眼撲面而來的都是綠色,在幽靜的窗前打開書卷,書上的文字彷彿都透着鮮潤的碧色。每年暮春時節,破塘的筍必定會經過此地運出。輕快的小船飛速駛來,牙人挑選出一根最大的筍丟到水面上,對着園中的人大喊:「撈筍!」 然後划着槳快速離去。園丁划着小船把筍撈起來,這筍形狀像象牙,顏色白得像雪,鮮嫩得如同花藕,味道甜得好似蔗霜。把筍煮來吃,那美味難以用言語描述,只是讓人心裏滿是滿足與欣喜,竟有一絲慚愧之感(覺得這樣的美味享用起來有些受之有愧) 。

賞析

這段文字描繪了天鏡園的清幽美景和獨特風情。開篇通過對浴鳧堂周圍環境的描寫,「高槐深竹,樾暗千層」營造出濃郁的清幽氛圍。「水木明瑟,魚鳥藻荇,類若乘空」形象地展現了水的清澈透明,生物彷彿在空中浮游,給人一種空靈奇幻的感覺。作者在這樣的環境中讀書,「撲面臨頭,受用一綠」生動地寫出了綠色帶來的強烈視覺感受和身心愉悅。關於破塘筍的描寫則充滿生活樂趣,「輕舠飛出,牙人擇頂大筍一株擲水面」 等場景生動活潑,展現出一種熱鬧歡快的氛圍。而對筍的描寫「形如象牙,白如雪,嫩如花藕,甜如蔗霜」,從形狀、顏色、口感等多方面比喻,盡顯筍的鮮嫩甜美 。最後「煮食之,無可名言,但有慚愧」,以一種含蓄的方式表達了對這般美食的讚美與珍惜,這段文字既有自然美景的刻畫,又有生活趣事的記錄,情景交融,令人沉醉。

張岱

張岱

張岱,又名維城,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天孫,別號蝶庵居士,晚號六休居士,漢族,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寓居杭州。出生仕宦世家,少爲富貴公子,精於茶藝鑑賞,明亡後不仕,入山著書以終。張岱爲明末清初文學家、史學家,其最擅長散文,著有《琅嬛文集》《陶庵夢憶》《西湖夢尋》《三不朽圖贊》《夜航船》等絕代文學名著。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