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楞伽經,它在全部佛法與佛學中,無論思想、理論或修證方法,顯見都是一部很主要的寶典。中國研究法相唯識的學者,把它列爲五經十一論的重心,凡有志唯識學者,必須要熟悉深知。但注重性宗的學者,也勢所必讀,尤其標榜傳佛心印、不立文字的禪宗,自達摩大師東來傳法的初期,同時即交付楞伽經印心,所以無論研究佛學教理,或直求修證的人,對於楞伽經若不作深入的探討,是很遺憾的事。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啓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
► 156篇诗文
釋迦牟尼的其他作品
- 《 地藏經 ·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妙莊嚴王本事品第二十七 》 —— [ 周 ] 釋迦牟尼
-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二十九章 · 正觀敵色 》 —— [ 周 ] 釋迦牟尼
-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八章 · 塵唾自污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圓覺經 · 文殊師利菩薩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閻羅王衆讚歎品第八 》 —— [ 周 ] 釋迦牟尼
- 《 維摩詰經 · 菩薩行品第十一 》 —— [ 周 ] 釋迦牟尼
-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三十一章 · 心寂欲除 》 —— [ 周 ] 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