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 · 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
爾時,佛告得大勢菩薩摩訶薩:汝今當知!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持法花經者,若有惡口、罵詈、誹謗,獲大罪報,如前所說;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淨。得大勢!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其威音王佛,於彼世中,爲天、人、阿修羅說法,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緣法;爲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
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衆生已,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於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於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勢力。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得大勢!以何因緣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衆,亦復故往禮拜讚歎而作是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四衆之中,有生嗔恚、心不淨者,惡口罵詈言:是無智比丘從何所來?自言:我不輕汝。而與我等授記,當得作佛。我等不用如是虛妄授記。如此經歷多年,常被罵詈,不生嗔恚,常作是言:汝當作佛。說是語時,衆人或以杖木瓦石而打擲之,避走遠住,猶高聲唱言:我不敢輕於汝等,汝等皆當作佛。以其常作是語故,增上慢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號之爲常不輕。
是比丘臨欲終時,於虛空中,具聞威音王佛先所說法華經二十千萬億偈,悉能受持,即得如上眼根清淨、耳鼻舌身意根清淨。得是六根清淨已,更增壽命二百萬億那由他歲,廣爲人說是法華經。
於時增上慢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爲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是菩薩復化千萬億衆,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於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緣,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於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爲諸四衆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淨,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於四衆中說法,心無所畏。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讚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於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
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若我於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爲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於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爲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勢!彼時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嗔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於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於汝意云何?爾時四衆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於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過去有佛,號威音王,神智無量,
將導一切,天人龍神,所共供養。
是佛滅後,法欲盡時,有一菩薩,
名常不輕。時諸四衆,計着於法。
不輕菩薩,往到其所,而語之言:
我不輕汝,汝等行道,皆當作佛。
諸人聞已,輕毀罵詈;不輕菩薩,
能忍受之。其罪畢已,臨命終時,
得聞此經,六根清淨。神通力故,
增益壽命,復爲諸人,廣說是經。
諸着法衆,皆蒙菩薩,教化成就,
令住佛道。不輕命終,值無數佛,
說是經故,得無量福,漸具功德,
疾成佛道。
彼時不輕,則我身是。時四部衆,
着法之者,聞不輕言:汝當作佛。
以是因緣,值無數佛。此會菩薩,
五百之衆,並及四部,清信士女,
今於我前,聽法者是。我於前世,
勸是諸人,聽受斯經,第一之法。
開示教人,令住涅槃,世世受持,
如是經典。
億億萬劫,至不可議,時乃得聞,
是法華經。億億萬劫,至不可議,
諸佛世尊、時說是經。是故行者,
於佛滅後,聞如是經,勿生疑惑。
應當一心、廣說此經,世世值佛,
疾成佛道。
拼音
所属合集
序
妙法蓮華經(Saddharmapundarika-sutra),簡稱《法華經》,在古印度、尼泊爾等地長期流行。在克什米爾、尼泊爾和中國新疆、西藏等地有40多種梵文版本,分爲尼泊爾體系、克什米爾體系(基爾基特)和新疆體系。尼泊爾體系版本約爲11世紀後作品,保持完整,已出版5種校訂本。1983年北京民族文化宮圖書館用珂羅版彩色複製出版了由尼泊爾傳入、珍藏於西藏薩迦寺的法華經。
賞析
佛出廣長舌相,放毛孔光。以此神力,爲囑付滅後傳此經,捷要地說此經功德。此經所在之處就是道場,諸佛在此處成道、轉法輪,並在此處涅槃。
釋迦牟尼
釋迦牟尼大約與我國孔子同時代。他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泊爾境內)的王子,屬剎帝利種姓。 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在19歲時,有感於人世生、老、病、死等諸多苦惱,捨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35歲時,他在菩提樹下大徹大悟,遂開啓佛教,隨即在印度北部,中部恆河流域一帶傳教。年80在拘屍那迦城示現涅磐。
► 156篇诗文
釋迦牟尼的其他作品
- 《 金剛經 · 第二十九品 · 威儀寂靜分 》 —— [ 周 ] 釋迦牟尼
-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二十四章 · 色慾障道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信解品第四 》 —— [ 周 ] 釋迦牟尼
-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四十二章 · 達世如幻 》 —— [ 周 ] 釋迦牟尼
- 《 佛說四十二章經 · 第十四章 · 請問善大 》 —— [ 周 ] 釋迦牟尼
- 《 楞伽阿跋多羅寶經 一切佛語心品之一 》 —— [ 周 ] 釋迦牟尼
- 《 金剛經 · 第五品 · 如理實見分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地藏經 · 地神護法品第十一 》 —— [ 周 ] 釋迦牟尼
相关推荐
- 《 妙法蓮華經 · 藥草喻品第五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化城喻品第七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方便品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隨喜功德品第十八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妙法蓮華經弘傳序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普賢菩薩勸發品第二十八 》 —— [ 周 ] 釋迦牟尼
- 《 妙法蓮華經 · 御製大乘妙法蓮華經序 》 —— [ 周 ] 釋迦牟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