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青李、來禽、櫻桃、日給滕四種果樹的種子,用囊盛裝為好,封於函中送來,大多不能發芽。
注釋
來禽:果名,又名林檎,也稱沙果、花紅。因此果味甘,果林能招衆禽至,故有來禽、林檎之名。
序
此帖為《十七帖》叢帖第二十五通尺牘。 又稱《青李帖》、《來禽帖》,《宣和書譜》中稱《青李來禽帖》。四行,二十字。《十七帖》第二十六通尺牘。
《晉書·王羲之傳》載:「其晚年優游無事,修植桑果,率諸子,抱弱孫,游觀其間,有一味之甘,割而分之。」種果植樹,是王羲之晚年的一項愛好。
賞析
《十七帖》乃王羲之草書煊赫之跡,獨此帖為楷書(個別字略帶行書意)。觀其書意,饒有魏晉楷書古樸意、較傳世的楷書《黃庭經》、《樂毅論》、《東方朔畫贊》,均有過之,或許更接近王羲之楷書的本來面目。僅僅二十字,卻是研究王書的極可寶貴的資料。
王羲之的楷書字體邊橫張為縱展,縱向筆畫挺直多向下引出,結體勻衡大方。王羲之對原有楷書筆法作了改造,形成「內擫」和「一拓直下」的特徵。就字的橫筆來分析,王羲之楷書在起筆處有按筆,收筆處不著重折筆重按,在運筆速度上緩前急後,筆畫趨於簡化明快,道整勻緊。筆法上的改變使字的體態也與以前不同。
王羲之的楷書「瀟灑縱橫,何拘平正?」有「魏晉飄逸之氣」。字形上並不追求通篇每個字寬高相等,而是按照字的自然姿態安排點畫,能「各盡字之真態,不以私意參之」。這些特點,在《青李來禽帖》里得到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