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調歌頭 · 濠州觀魚臺作
渺渺楚天闊,秋水去無窮。兩淮不辨牛馬,輕浪舞迴風。獨倚高臺一笑,圉圉游魚來往,還戲此波中。危檻對千里,落日照澄空。
子非我,安知我,意真同。鵬飛鯤化何有,滄海漫衝融。堪笑磻溪遺老,白首直鉤溪畔,歲晚忽衰翁。功業竟安在,徒自兆非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渺渺:形容廣闊無垠的樣子。
- 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此處指濠州一帶的天空。
- 兩淮:古代地名,淮河兩岸。
- 圉圉:形容魚兒遊動遲緩的樣子。
- 危檻:高高的欄杆,此處指觀魚臺的欄杆。
- 磻溪遺老:指姜太公呂尚,他在磻溪垂釣,最終得到周文王的重用。
- 非熊:《左傳》中的典故,指吉祥的徵兆,如熊掌或熊夢。
翻譯
在那遙遠的南方天空下,濠州的秋水一望無際。兩淮之間的水面寬廣得連牛馬都分辨不清,微風吹過,激起層層輕浪,像在舞蹈。我獨自站在高高的觀魚臺上,看着那些悠閒遊動的魚兒在水中來往,它們似乎也在戲耍這清澈的波紋。欄杆外,千里江山盡收眼底,夕陽的餘暉灑滿澄淨的天空。
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的心意?我與大鵬展翅、鯤魚變化相比,也許並無特殊之處,但我只覺得在這廣闊的天地間,心靈得到了自由的衝融。想想那磻溪的老者,垂垂老矣,卻依然在溪邊持竿釣魚,晚年忽然成了一個衰弱的老人。他的功業究竟在哪裏呢?只是徒然期待着像熊掌那樣的吉兆罷了。
賞析
這首詞以濠州觀魚臺爲背景,描繪了開闊的自然景色和作者內心的感觸。詞人通過描繪秋水、輕浪、游魚和落日,展現了天地間的寧靜與自在。他借古人姜太公垂釣的故事,表達了自己的懷才不遇之感,同時也流露出對功名利祿的淡泊態度。詞中既有豪放的氣概,又有深沉的人生哲理,體現了葉夢得作爲南宋詞人的獨特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