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傳 · 文公 · 文公十六年
所属合集
譯文
註釋
- 視朔:古代天子、諸侯於每月初一祭告祖廟後聽政,稱「視朔」 ,也叫 「聽朔」 。這裏「公四不視朔」意思是魯文公連續四次沒有舉行每月初一的視朔之禮。
- 間(jiàn):病癒。「請俟君間」 就是請等您病好了。
- 納賂:送財物。這裏指襄公送財物給齊侯。
- 泉臺:泉宮之臺,在曲阜東南。
- 阜山:楚國山地。
- 師於大林:楚軍在大林屯兵 。
- 訾枝:楚國邑名。
- 麇(jūn): 國名,在今湖北鄖縣西 。
- 百濮:古代南方少數民族部落名稱。
- 選:地名,不詳其處。
- 申、息:楚國北境的兩個邊防要地。
- 阪高:楚國地名,在今湖北當陽縣東北。
- 蒍(wěi)賈:楚國大夫。
- 振廩:打開倉庫分發糧食。
- 次:駐紮。
- 句澨(shì):楚國地名。
- 廬戢(jí)黎:楚國大夫。
- 庸方城:庸國的城邑。
- 子揚窗:楚國大夫。
- 師叔:楚國大夫潘尫(wāng)。
- 蚡(fén)冒:楚國先君。
- 陘隰(xíng xí): 春秋時楚國地名。
- 裨、鯈、魚:庸國的三個地名。
- 乘馹(rì):乘坐驛車,迅速行動。
- 臨品:楚國地名。
- 石溪、仞:均爲楚國地名。
- 饋詒(kuì yí) :贈送。
- 羞:進獻食物 ,這裏指美味食物。
- 襄夫人:宋襄公夫人,華氏之女,宋昭公祖母。
- 司城:官職名,宋國掌管工程建築的官。
- 公孫壽:宋戴公後代。
- 意諸:公孫壽之子。
- 紓(shū)死:延緩死亡。
- 孟諸:宋國澤名,在今河南商丘東北 。
- 帥甸: 宋國管理都城遠郊的官員 。
翻譯
《經》的部分: 十六年春季,季孫行父在陽谷會見齊侯,齊侯沒有進行結盟。夏季五月,魯文公連續四次沒有舉行每月初一的視朔之禮。六月戊辰日,公子遂和齊侯在郪丘結盟。秋季八月辛未日,夫人姜氏去世。拆除泉臺。楚國、秦國、巴國滅掉了庸國。冬季十一月,宋國人殺死了他們的國君杵臼。
《傳》的部分: 十六年春季,周曆正月,魯國和齊國講和。魯文公生病,派季文子在陽谷會見齊侯。季文子請求結盟,齊侯不肯,說:「請等您國君病好了再說 。」
夏季五月,魯文公連續四次沒有視朔,是因爲生病。魯文公派襄仲送財物給齊侯,所以在郪丘結盟。
有蛇從泉宮出來,進入國都,數量像先君的數目。秋季八月辛未日,聲姜去世,於是拆除泉臺。
楚國發生大饑荒,戎人攻打楚國西南邊境,到達阜山,楚軍在大林屯兵。戎人又攻打楚國東南邊境,到達陽丘,侵襲訾枝。庸國率領各蠻人部落背叛楚國。麇國人率領百濮部落聚集在選地,打算攻打楚國。於是楚國申、息兩地的北門關閉。
楚國人商量遷都到阪高。蒍賈說:「不行。我們能去的地方,敵人也能去。不如攻打庸國。麇國和百濮,認爲我們饑荒不能出兵,所以來攻打我們。如果我們出兵,他們必定害怕而回去。百濮散居各處,將會各自回到他們的城邑,誰還有空謀劃攻打別人 ?」於是楚國出兵。十五天後,百濮就停止行動。從廬地往後,楚國打開倉庫分發糧食,大家同甘共苦。楚軍駐紮在句澨。派廬戢黎攻打庸國,到達庸國的方城。庸國人趕走楚軍,囚禁了子揚窗。子揚窗過了三夜逃出來,說:「庸國軍隊人數衆多,各蠻人部落都聚集在那裏,不如重新派出大軍,並且發動國君的直屬部隊,合兵一處再前進。」師叔說:「不行。姑且再和他們交戰以讓他們驕傲。他們驕傲而我們憤怒,然後就能戰勝他們,先君蚡冒就是靠這樣的方法征服陘隰的。」 楚軍又和他們交戰,七次交戰楚軍都戰敗,只有裨、鯈、魚三地的軍隊追擊了敵人。
庸國人說:「楚國不值得和他們交戰了。」於是不再設防。楚莊王乘坐驛車,在臨品會師,分爲兩隊,子越從石溪出兵,子貝從仞地出兵,攻打庸國。秦國、巴國的軍隊跟隨楚軍,各蠻人部落和楚莊王結盟。於是滅掉了庸國。
宋國公子鮑對國人有禮貌,宋國發生饑荒,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糧食借給別人。對年紀在七十歲以上的,沒有不贈送東西的,還時常進獻美味珍奇。他沒有一天不在六卿的家裏殷勤伺候,對國內有才能的人,沒有不加禮相待的,對從桓公以後的宋國公族親屬,沒有不體恤的。公子鮑容貌俊美而且豔麗,襄夫人想和他私通,沒有成功,襄夫人就幫助他施行仁德。 宋昭公無道,國人擁護公子鮑是由於襄夫人的關係。
於是任命華元做右師,公孫友做左師,華耦做司馬,鱗㼈做司徒,蕩意諸做司城,公子朝做司寇 。當初,司城蕩去世,公孫壽辭去司城官職,請求讓意諸擔任。不久他告訴別人說:「國君無道,我的官職接近國君,害怕大禍臨頭。放棄官職那麼家族就沒有庇護。兒子,是我的替身,姑且緩和一下滅亡。即使兒子死了,還不致使整個家族滅亡。」不久,襄夫人要讓宋昭公到孟諸打獵並且殺死他。宋昭公知道這點,把全部珍寶都帶上出行。蕩意諸說:「爲什麼不到別的諸侯那裏去 ?」宋昭公說:「連自己的大夫、國君祖母以及國人都不能容我,諸侯誰肯接納我?況且既然曾經做過國君,如今又要做別人的臣子,還不如一死。 」於是把他的全部珍寶都賜給左右隨從讓他們離開。襄夫人派人去讓司城離開宋昭公,蕩意諸回答說:「身爲臣子卻逃避國君的災難,以後怎麼事奉新國君 ?」
冬季十一月甲寅日,宋昭公準備去孟諸打獵,還沒有到達,襄夫人王姬派帥甸去攻打併殺死了他。蕩意諸爲宋昭公殉死。《春秋》記載說:「宋國人殺死了他們的國君杵臼。」這是因爲國君無道。 文公即位,讓同母弟弟須做司城。華耦去世,任命蕩虺爲司馬 。
賞析
這段文字出自《左傳》,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學價值。它詳細記錄了魯文公十六年期間多個諸侯國發生的重大政治、軍事和外交事件,生動展示了當時複雜的政治格局和國際關係。
從歷史的角度,它清晰地呈現出各諸侯國在生存與發展中的種種謀劃和鬥爭,如楚國在面臨內憂外患(饑荒以及多方勢力的威脅)時,通過正確的戰略抉擇(攻打庸國)轉危爲安,反映出當時亂世中各國的應對智慧和實力競爭。
在文學上,敘事手法精湛。事件敘述條理清晰、跌宕起伏,如楚國與庸國的戰爭,情節曲折,通過不同人物的言論和行爲展現了戰爭的全貌和各方的心態。同時,對於人物形象的刻畫較爲生動,如公子鮑的仁德之像、宋昭公的無道和無奈以及楚國君臣的智謀果敢等都躍然紙上。
它也反映了當時的一些思想觀念和社會倫理。比如公孫壽爲家族計而讓兒子代任司城的舉動,體現了當時家族利益與個人責任的複雜關係和糾結。這些內容共同構成了一幅豐富而立體的春秋歷史畫卷,不僅讓後人瞭解歷史,也爲古代敘事文學和歷史研究提供了珍貴的資料。

左丘明
左丘明的其他作品
- 《 左傳 · 哀公 · 哀公二十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僖公 · 僖公三十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宣公 · 宣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定公 · 定公九年 》 —— [ 周 ] 左丘明
- 《 驀山溪 · 和清虛先生皇甫坦韻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隱公 · 隱公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子產壞晉館垣 》 —— [ 周 ] 左丘明
相关推荐
- 《 左傳 · 桓公 · 桓公四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僖公 · 僖公十七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哀公 · 哀公十三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莊公 · 莊公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六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莊公 · 莊公二十二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二十五年 》 —— [ 周 ] 左丘明
- 《 左傳 · 昭公 · 昭公二十年 》 —— [ 周 ] 左丘明